【摘 要】
: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大气污染区域之一。本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地面监测、激光雷达、后向轨迹及数值模式等诸多资料及手段,探讨了该地区大气污染成因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引发该地区三级以上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形势主要为5 类,分别为:高压前部均压场型、长白山小高压型、弱低压场型、高压后部弱梯度场型及地形槽型,其中受高压前部均压场型影响的污染事件出现频次最高。来自京津冀的外来输送对于辽宁中部城市群
【机 构】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出 处】
:
第五届全国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大气污染区域之一。本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地面监测、激光雷达、后向轨迹及数值模式等诸多资料及手段,探讨了该地区大气污染成因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引发该地区三级以上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形势主要为5 类,分别为:高压前部均压场型、长白山小高压型、弱低压场型、高压后部弱梯度场型及地形槽型,其中受高压前部均压场型影响的污染事件出现频次最高。来自京津冀的外来输送对于辽宁中部城市群霾污染的影响不容小视,2009 年全年共出现9 日,占三级以上污染总天数的25%,输送过程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形槽及高压后部梯度场这两种天气形势下。针对华北地形槽及高压后部梯度场天气形势下输送过程的典型个例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向辽宁中部城市群霾的输送通道为:京津冀-渤海湾-辽东湾-辽河平原,主要输送过程发生在边界层内,输送对城市群典型城市PM10 浓度的贡献量可到20%-73%。由此可见,辽宁中部城市群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临近区域的改善紧密相关,这给今后我国区域污染调控战略提出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本实验采用NaOH、NaCO、和FeO为原料来制备NaFeO,通过XRD分析发现两种NaFeO的晶型都为β型.通过NaFe的水解来制备超细FeO,NaFeO在不同的条件下水解生成FeO的粒径是不同的.当NaFeO在酸性(pH=0.8-1)的二氧化硅(Dn=12nm)水分散液中水解时,分别生成的FeO粒径达到了10nm或50nm.另外,还用FeO/SiO与丙烯酸酯类进行杂化,并对杂化体系进行性能研究
本文首次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实现了C和苯乙烯的自由基共聚,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方法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
针对目前航测与遥感技术发展的水平,结合"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绿地现状采集技术试验,从多方面对无人机数码影像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测定的绿地图斑边线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新余的新余市城区遥感影像进了解译,得出各年度新余市城区轮廓,后选用分维数和紧凑度作为城市形态指数进行了城市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区的面积逐年增长,周边山区及耕地、草地和树木用地被占用.由此可见,城市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同时提出应用遥感技术对城市发展进行研究切实可行.
本文结合南昌地区实际背景工程,重点介绍了旋挖钻孔桩在砂砾层中应用新颖的化学造浆法并结合其他传统工艺高质量控制沉渣方法.
江西省东乡—余江地区早白垩系陆相火山岩极度发育,出露面积大,伴有大量风化残积型瓷土矿床(点)产出.本文从与瓷土矿形成关系密切的地层、岩石、构造、地下水、地形地貌等方面加以浅析,认为形成优质残积型瓷土矿,需具备深成中酸性岩浆岩相当地层条件、裂隙发育的岩石条件、断裂发育的构造条件、活跃的地下水条件、平缓丘岗的地形地貌条件.
研究区属东特提斯构造域的一部分,通过对前人资料的分析,研究区沉积建造及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均指示特提斯洋为一个多岛小洋盆.在早石炭世末及晚石炭世末特提斯洋经历了两次开合旋回,其不同时期演化阶段,可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其地质演化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出区内找矿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类:海相火山岩型铜锌矿;岩浆熔离型基性—超基性岩型镍矿;构造破碎岩型金矿.
瑞金胎子岽钨矿床为隐爆角砾岩型钨矿床,钨矿体主要赋存于隐爆角砾岩(筒)的内外接触带中,受隐爆角砾岩筒形态控制明显.该矿床的发现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武夷山成矿带隐爆角砾型矿床成矿理论及赣南钨矿矿床类型.本文重点阐述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对矿化的富集规律、矿床的控矿构造、成矿模式分析,探讨矿床的成因.
地热孔深部地层通常裂隙发育,胶结性差,深孔施工难度大.通过对大屋下地热勘探孔钻探技术工艺的总结,为类似地下热水资源钻孔施工提供可借鉴的技术经验.
This study aims to estimate the feedback between aerosol an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cluding temperature,humidity,wind,atmosphere stability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during a severe fog-h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