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亦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因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而产生或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单侧局限性痛或颈根部呈电击样放射痛或头晕或耳鸣等临床症状.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的概念、详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为贾春生先生于2010年在《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提出。笔者在临床中有所变化,将所用毫针由0.25mm×15mm改为0.16mm
【机 构】
: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沧州 0610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河北;沧州市针灸研究所,河北 061000
【出 处】
:
第十七届针灸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亦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因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而产生或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单侧局限性痛或颈根部呈电击样放射痛或头晕或耳鸣等临床症状.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的概念、详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为贾春生先生于2010年在《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提出。笔者在临床中有所变化,将所用毫针由0.25mm×15mm改为0.16mm×l0mm。之所以改用较短小的毫针,一来可以降低进针皮下与皮下软骨时的疼痛,增加治疗频次,二来毫针径细更有利于贯穿整个穴区,三来有利于固定针柄,便于延长留针时间。但不足之处在于相对来说对耳穴的刺激量有所降低。耳针镇痛是耳针作用的一大特点。临床观察表明,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腿痛、急性与陈旧性软组织扭挫伤包括颈、肩、肘、腕、腰、臀、踝等7个部位扭挫伤,脑卒中后偏瘫等病症具有明显快速镇痛和改善肢体活动的作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特点是取穴少,只取与疼痛部位相应的耳区,一针透刺整个穴区或两个穴区,刺激量大,止痛迅速,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耳廓皮肤较薄,不宜长期连续强刺激,临床中一般仅疼痛期使用强刺激手法,待患者疼痛较轻时只做沿皮透穴。所以笔者结合颈部排针刺法以补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之不足。排针刺法治疗的病种主要为中枢或周围性神经损伤以及局部肌肉或组织损伤等相关疾病。此疗法在一个部位或一个病变的节段连续密集针刺,针刺数目多,针刺深度深,刺激量大,针感强,具有较强的疏通经络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神经节,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炎性水肿;或局部连续深刺,能够减轻神经根及肌腱组织黏连,提高弛缓的韧带及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其修复能力,从而减轻症状。所以说排针刺法这种特殊的操作特点,决定了其临床疗效较好。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作用于远端,排针刺法直接作用于局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早期快速镇痛解决患者早期痛苦,排针刺法局部强力疏通经络疗效更为持久。如此治疗远近配合,急缓结合,标本同治,依据刺灸法特效应异性,合理搭配,提高了临床疗效,快速解决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周期,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对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曲变化与腰椎JOA评分、VA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客观量化评价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的优化方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四维牵引治疗组和普通骨盆牵引对照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DR腰椎侧位片上的弓顶距离及弓形面积,运用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JOA、VAS评分)作为
面瘫即周围神经瘫痪,大都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瘫由于各种原因久治不愈(一般六个月以上),即称之为顽固性面瘫。笔者近十年来潜心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该病,自拟还颜汤,经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悟到该病其形成以虚、风、痰、淤为基本病理基础,正气虚为病之本,风、痰、淤为病之标。症见口眼斜,患侧麻木难愈,因久病耗损阳气,“久病入络”,此症治疗当以
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一段时间以来的自觉症状,并据此判断是否有复发、转移或新发癌的征象,判断是否有治疗的不良反应。其次进行对患侧胸壁或保留乳房、双侧腋窝、双侧锁骨上窝、对侧乳房等部位的体检。之后是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如乳腺及锁骨上下窝的彩超、对侧乳房钼靶摄片、肿瘤标志物等。这些检查项目未必每次都要全面进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随访复查方案。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龄低于35岁、淋巴结转移
对乳腺癌低度危险人群,采用针对病因自我调控的情志、饮食、运动等生活调适的预防策略。对乳腺癌中度危险人群,采用中医药治疗,包括中医药周期疗法及中医药辨证治疗,药物干预与自我调控相结合的预防策略。对乳腺癌高度危险人群,采用化学性药物预防;或化学性药物预防+中医药治疗;或单纯中医药治疗的预防策略,亦不可忽略必须有自我调控策略参与预防。对高度危险并BRCA1/2基因突变者,可采用预防性乳腺切除术;或预防性
本文对导师防治心衰学术经验前期研究进行回顾,认为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心肌重构,治疗理念的重大转变是应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阻止或延缓心肌重构.导师认为,既往中医学对心衰的认识不全面或有局限性,提出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阴虚火旺是心衰的重要病机之一的新观点,应对心衰患者的各种阴虚证予以辨证论治,以预防和阻止心肌重构.还总结出导师按心衰A-D阶段病证结合论治初步经验.导师指出“治未病”是防治慢性心衰发生
本文从望诊启微识病本、纹脉合参详辨证、按触相辅有心悟、识证吉凶经验丰和重视问诊详审证,五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岭南儿科双璧》的中医诊法内容,希冀能反映程氏和杨氏的儿科诊法经验.
目的:探讨针刺法和中药外敷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对96 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用针刺法和中药外敷法治疗。结果 96 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76 例;2 次治愈18 例;3 次治愈2 例。结论:针刺法和中药外敷法相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好,未发生不良反应。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针刺三焦经腧穴防治噪音性耳聋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噪音性耳聋模型组、维生素E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组取三焦经腧穴“翳风”(双)、“外关”(双).各组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和耳蜗毛细胞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噪音性耳聋模型组和空白组相比,大鼠ABR 阈值异常升高,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针
通过对不同天生大鼠肚脐与乳头之间的数据测量,探寻大鼠“神阙”穴定位.结果表明下肢自然松弛和部分拉伸状态下,大鼠:“神阙”穴位于第4,5 对乳头中点连线约上1/3 处;下肢完全拉伸的情况,“神阙”穴基本上与第4 对乳头平行.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后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脂代谢紊乱的干预效果,以期为临床调节MS 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依纳入标准选择76例MS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治疗40 d后比较两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