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原是哲学概念,后随着阐释学、接受美学和解构主义思想的传播,逐渐进入文艺学领域。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翻译主体性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西方有关翻译主体性的理论研究早于我国,其研究直接或间接地集中于译者及其主体性表现的诸种特点。翻译主体性研究论题进入我国译界后更是经历一个高潮迭起的过程,《中国翻译》等杂志还曾为此开辟专栏,对相关核心问题进行过集中讨论,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这些成果对推动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和学科地位的确立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本质认识。但是,该方面的研究还缺乏一种整合性的译学理论观,在学理性方面显得不足,因而有待于从逻辑范畴体系上予以拓展和深化。但遗憾的是,近几年来译学界似乎一直没有找到理论与方法上的突破点,以至于该研究逐渐归于沉寂。本文总结了中西翻译主体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反思,并在分析主体性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的范畴,以期突出该研究的学理性,深化和完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