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视觉搜索中,当特定干扰子布局与目标组成的场景在组块间重复出现时,其搜索效率会比新异场景高(背景线索效应)(Chun&Jiang, 1998)。本研究采用背景线索效应范式的变式,探究内隐空间记忆能否整合与任务无关的环境信息,并且比较成年人(实验1)和儿童(实验2)的差异。采用2(场景类型:重复、新异)×8(时间阶段:学习阶段1-6,测试阶段7-8)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在由12个小鸟剪影画组成的二维场景中找到形状特殊的一只,并判断它的方向,整个场景被一个方形的边框包围。学习阶段场景(包括小鸟布局和边框)呈现的角度为-22.5°或22.5°,在学习阶段Ⅰ,只对重复场景进行学习;在学习阶段Ⅱ,加入新异场景,测定背景线索效应的基线值。在测试阶段Ⅰ,把场景整体(小鸟布局和边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45°,呈现角度分别变为22.5°或-22.5°,探究场景旋转后背景线索效应能否保持;在测试阶段Ⅱ,把场景重新转回到旋转前的角度(-22.5°或22.5°),探究背景线索效应的稳健性。实验1的结果发现,成人在场景旋转前(学习阶段Ⅱ)出现显著的背景线索效应;当场景旋转后(测试阶段Ⅰ),背景线索效应能够保持;且再次转回到原来的角度时(测试阶段Ⅱ),背景线索效应依然能够保持。实验2探究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场景旋转对7、9、11岁儿童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组被试在场景旋转前均出现显著的背景线索效应;当场景旋转后,只有11岁儿童的背景线索效应能够保持,而其他两个年龄组的背景线索效应消失了;当场景再次转回到原来的角度时,9、11岁儿童的背景线索效应均能保持,而7岁组消失了。搜索任务后的回忆任务发现,成年人和儿童均不能准确区分重复场景和新异场景,说明对场景的记忆是内隐的。结果表明:(1)7-9岁儿童在空间表征中只能利用自我参照系,还不能整合环境中的参照信息,11岁是内隐空间记忆中环境参照系发展的关键期。11岁和成人都能够整合环境信息,即使这些信息与搜索任务无关。(2)7-11岁儿童中能够产生背景线索效应,但9岁以上儿童的背景线索效应更具有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