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佛教文化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魏晋到隋唐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逐渐盛行及本土化,其所秉持的医学养生学知识对中医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佛教修心文化对中医养性理论的影响,佛教医学理论对中医学理论的影响,佛教临床实践知识对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
【机 构】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上海201203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文化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魏晋到隋唐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逐渐盛行及本土化,其所秉持的医学养生学知识对中医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佛教修心文化对中医养性理论的影响,佛教医学理论对中医学理论的影响,佛教临床实践知识对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
其他文献
封其树,男,字新如(1990-1988),江苏省连云港市人,身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代,系封氏中医六代领航人,通晓内外妇儿,精研痘疹,时人誉以"痘神"美称.行医生涯中时时不忘读书,年过耄耋仍然手不释卷,言传身教,要求子孙代有传承,医学事业是严肃科学事业,做人要宽厚,行医要德广,钻研主科,不贪大求洋,博采医经派、补土派、吴门学派、孟河学派、新安学派等众家之长,提倡"调中、和中、建中、运中"治则,万变
翟玉华先生,传承了家传婆母李张氏(南京江宁人士)传授的中医精华。翟玉华先生治疗疮疡病进行探析,翟玉华传承家训,学术思想及治疗技巧探讨.
蒲甘老人张志远从医七十余年,遵循古法,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指导,成就了自己的治疗特色,对内、外、妇、儿等方面的治疗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学习张志远先生妇科医案,总结张志远先生在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如急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积水、痛经和先兆流产等的临床经验,以利于张志远先生医学经验的继承发挥.
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头号敌人.本文探究运用中医特长,掌握中医治疗的优势,对肿瘤疾病提倡采取"姑息治疗".中医治肿瘤相对"温和",且因人而异,因此需要重视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中医重在扶正气、祛邪气,其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对症治疗,协调机体内环境,提高胃气,增进饮食,改善症状,降低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与瘤共存",延长生存时间.将"姑息治疗"贯穿在肿瘤治疗全
袁士良教授是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本文追溯了袁士良教授"清化论"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总结了其学术特点,以及对袁士良对清化论的应用与发挥.
立足袁士良的"清化"理论,考证了"清化"的文字学及中医学含义,梳理了清化理论的源流,分析了清化理论的理论依据.
儿童过敏性鼻炎常常发生在感冒后期以及气候、气温、气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反复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反复出现.用中药煎煮泡脚外用法,可以使临床症状缓解至消失.
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文化的审视与剖析,才能更准确地阐释、理解医学问题;只有结合对文化总体趋势的把握,才能有底气地开展今天的中医学术研究和发展工作.中医文化是以中医学术为核心形成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以人文文化的形式反映科学文化的内容,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气一元论的本体观、调
目的:树立非固定治疗骨折传统观念,重铸中医骨科之魂.方法:从骨折治疗目的、骨折病之因由及西方运动加按摩接骨历史渊源诸方面等探讨李氏非固定治疗骨折理论基础,举数例临床病案加以印证.结果与结论:非固定治疗骨折理论根据确凿,渊源深邃,临床效果卓著,值得发扬光大.
目的:树立中医非固定治疗骨折理念,重铸中医骨科之魂.方法:区别中西医人文基础,认识中医骨科基础走"经络、穴法、骨髓明透",不同于西医解剖.对中医西化、现代化、"中西结合"等嬗变问题提出看法,从西医角度总结李氏骨科关于"中医享受"、"亲身体验"、"重视血气运行"、"善于识别和制药用药"等乃是关键.结果与结论:发挥中医特长,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治好病人,受病人欢迎,就是最高奖赏.快乐骨科,源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