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术在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8例产后大出血的病人,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5例,胎盘部分植入性产后出血1例,晚期产后出血2例。对8例病人均采用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8例大出血立即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迅速,安全,可靠,且副作用小,并可保存生育能力,应作为首先方法。
【机 构】
:
江西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介入放射学科 江西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妇产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术在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价值。
方法:8例产后大出血的病人,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5例,胎盘部分植入性产后出血1例,晚期产后出血2例。对8例病人均采用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
结果:8例大出血立即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迅速,安全,可靠,且副作用小,并可保存生育能力,应作为首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颅内覆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颈内动脉(ICA)骨性结构和生理弯曲到达靶区的柔顺性能、覆膜支架对血管壁病变的封堵性能(贴壁性能)和覆膜支架释放过程中和释放后对母体动脉的影响以及含支架段母体血管的通畅性。方法:选择颅段ICA不同血管病变,采用覆膜支架行血管内治疗,术前3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和抵克力得、术中全身肝素化,术后3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合口服抵克力得,此后,长期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和抵克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的三维DSA图像,评估脑动脉瘤的三维DSA诊断价值及其对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40例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先行DSA检查,然后应用3D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做出脑动脉瘤诊断。根据后处理图像拟定介入栓塞治疗方案。结果:三维DSA对脑动脉瘤和瘤体穿动脉的检出率略高于DSA,但无统计学意义(x2=1.56,P>0.05;x2=1.05,P>0.05)。三维DSA对瘤颈的显示率和对瘤体
本文旨在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结果表明,早期应用超选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
目的: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SA,R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20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RDSA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共检查病例20例,经RDSA技术共检出脑动脉瘤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3例,脑血管狭窄及脑缺血12例。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脑血管病变或可疑存在脑动脉瘤,
无手术指征的咯血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病死率极高,1974年Remy等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获得成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近年来不少国外报道确认它是有效控制大咯血的治疗方法。但我国应用明胶海绵分段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咯血,特别是反复应用BAE混合栓塞剂治疗咯血国内报道较少。本院对内科传统治疗无效的反复咯血或急诊大咯血患
目的:总结17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治疗的初步体会。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7例。术前对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CTA),以获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相关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1周和术后1年作螺旋CT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亲属活体供肾血管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GE Hispeed NX/I 双层螺旋CT扫描仪,对6例亲属活体供肾行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250mA、1s/rot,层厚3mm,重建层距1.5mm,螺距3:扫描范围自肾脏上极上方2-3cm至髂前上嵴水平;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Omnipaqe300mgI/ml或Ultravist3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5例经造影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Greenfield滤器,后在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600-900万单位。结果:下腔静脉滤器展开良好,溶栓治疗显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溶栓过程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现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众所周知,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几年来,国外采用经皮血管内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PEL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成功,从而开创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真正微创方法。国内去年开始已有少量文献报道这一方法,广东省人民医院近2年采用这一技术治疗了20余例患者,本文现根据国内外文献并结合笔者的初步经验对这一技术进行介绍。
肺动脉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及相关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临床并不少见,大多症状缺乏特异性,很易误诊误治。随着基础研究和诊疗技术的进展,近年来其发现率逐渐增高,由于其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国内临床上对肺栓塞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及治疗基础性研究主要借助于动物实验。肺栓塞动物模型的制备是动物实验研究的前提,相关研究报道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