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前人研究表明,播种密度的不同造成个体生长发育的差异,进而影响小麦个体的分蘖数量、成穗情况和生长状况,而这些对群体结构和产量形成都有较大影响。同时,化控处理对小麦品质有显著地调控作用,合理的化控调节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改善。【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中麦8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连续挂牌标记法标记其主茎、一级分蘖、二级分蘖,定期取样观测分蘖动态及生物产量,研究主茎及各级分蘖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及密度、化控对各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小麦高产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与分析】(1)不同处理下,单茎穗粒数、可孕小穗数、粒重、单穗产量均随蘖位升高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单茎不孕小穗数则随蘖位的升高而增加。冬小麦主茎及各级分蘖农艺性状中株高和穗长与不孕小穗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主茎株高最高,不孕小穗最少且主茎农艺性状优于各级分蘖,主要表现在株高和不孕小穗上。(2)冬小麦主茎及各级分蘖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趋势一致,主茎穗粒数、干粒重和产量最高;蘖位越高,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越低。(3)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穗数随密度提高而增加,即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有利于穗数的提高。每穗粒数、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每穗粒数和粒重的提高。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引起蛋白质含量的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小麦高产优质的基础。【结论】主茎农艺性状优于各级分蘖,主要表现在株高和不孕小穗上。密度和化控处理对小麦主茎及分蘖的产量性状影响均表现为主茎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分蘖。本试验中中麦8号在300万/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