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中不同赋存形式有机酸的检测及其研究意义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zh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烃源岩是有机质和无机矿物的集合体,在演化过程中有机质会生成大量的有机酸(Seewald J S,2003),它们既可以转化成烃(Carothers et al.,1978),也可以参与复杂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如对储层矿物溶解和形成次生孔隙等(Surdam et al.,1984),因此,关注烃源岩中有机酸的特征对深化认识有机质生烃和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烃源岩中有机酸不同赋存形式的提出和系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在有机酸研究上,能够对不同形式有机酸在组成、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直观认识,进而总结烃源岩中有机酸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为后续有机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在石油地质方面,理论上对于深化认识有机质生烃、有机一无机相互作用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实际应用上可以对烃源岩评价、储层孔隙预测以及泥页岩非常规油气藏孔隙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为解决大区域溶质运移数值模拟中内存占用大、计算耗时长的瓶颈问题,基于区域分解方法,使用JAMSIN框架网格片数据结构及影像区通讯机制研制出并行化程序MT3DMS.通过调整表体比提高高速缓存命中率、降低通讯消耗.建立3维无限区域连续点源模型验证并行程序模拟精度与MT3DMS相同.基于天河2号计算平台实现百万至数亿级别网格任务的并行计算.强可扩展性测试中,GMRES并行解法在300至2400计算核心下
本研究综合利用水化学、同位素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的起源、流动及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盆地内地下水起源于昆仑山区大气降水及冰雪融水.冲洪积扇及细土平原潜水为现代水补给,深部承压水为晚更新时及全新世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古水补给;盆地中心地下水为地质历史时期盆地西部构造隆升过程中向东迁移的古卤水.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的控制机制主要包括水-岩反应、蒸发-结晶.地下水沿径流路径
上扬子地区最早沉积的两套区域性的烃源岩分别是下震旦统陡山沱组泥质烃源岩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质烃源岩.近些年随着对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及深层油气勘探力度的加大,在上扬子地区的下古生界地层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固体沥青、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等,研究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的古油气藏烃类来源于震旦系和下寒武统的烃源岩.但是由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两套烃源岩在地层及生物演化上具有连续性,加上高‐过成熟的演化
应用"湖相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思维方式,结合大量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沉积和地质资料,重新对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湖相烃源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优质(TOC在>%、S2>12mg/g、IH>400mg/g、富含高丰度的4-甲基C30甾烷)、好(TOC:2~3%、生烃潜力(S2):6~12mg/g、氢指数(IH):300~400mg/g、含中等丰度的4-甲基C30甾烷)和一般(TOC:1~2%、S1+S2:3
在烃源岩评价中,有机质丰度是衡量烃源岩生烃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在其他条件相近的前提下,岩石中有机质含量(丰度)越高,其生烃潜力越强.目前,最常用的衡量岩石中有机质丰度的指标是总有机碳含量(TOC).该指标的获取一般是通过对代表性的烃源岩样品(岩心、岩屑等)进行岩石热解定量分析,该方法可较准确地测量岩石的总有机碳含量.
汤原断陷经过多年勘探多口探井获得突破,其中,5口井获工业气流,1口井获低产气流1口井获少量油流;同时10口探井见油气显示,展示出该断陷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近年来由于资料不断丰富,需要重新认识烃源岩分布,开展烃源岩地化评价,确定优质烃源岩范围并计算资源潜力,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有效支撑.
延长组泥页岩是我国陆相页岩油气的重点勘探对象,泥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影响页岩油气赋存状态和储量的评价.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长7段泥页岩的孔隙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长9段页岩关注较少,较缺乏有机质赋存状态与孔隙发育的关系的认识.
徐闻探区位于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陆上部分.徐闻X1井是该探区的第一口探井,并在流沙港组获得了工业油流,主要沉积地层自下而上为:古近系长流组、流沙港组、涠洲组,新近系下洋组、角尾组、灯楼角组、望楼港组及第四系.研究表明流沙港组暗色泥岩是探区内的主力烃源岩,而徐闻X1井流沙港组主要包括流二段和流三段.本文主要从烃源岩生物标志物方面分析流二段和流三段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等特征.
近年来,随着研究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各油田勘探公司在东部主要含油气区深层烃源岩生烃条件评价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论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渤海湾盆地黄骅凹陷上古生界主要钻井采样分析,结合地质背景,优选了烃源岩的评价标准(曹代勇等,2001),并结合大量数据资料,综合分析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成熟度及沉积有机相,揭示了该区煤系有效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并划分了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富油气盆地,伴随着冈瓦那古大陆的解体和大西洋扩张发育而形成.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先后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有机质来源的复杂性,该盆地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机理仍有所争议.本研究利用尼日尔三角洲Agbada组海相烃源岩样品的显微组分特征观察,以及开放体系生烃动力学实验,对该地区不同类型海相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