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环形结构微通道网路中双液滴串编码行为研究

来源 :2013中国力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263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拓展含环形结构的微通道网路,将液滴合并包括在基于液滴的逻辑编码功能中,研究了双液滴串在具有拓展环形结构的微通道网路内重新组成新液滴串的编码过程.首先建立了基于理论模型,揭示了组合后液滴串信息(输出信息)和初始双液滴串的输入信息(液滴间距等)、外加调控流量等参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相应微流控芯片内液滴运动的实验观测及对照,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深化了对两个或更多液滴串在具有环形结构微通道网路中的输运规律及操控手段的认识.
其他文献
对基于内点重构的高阶气体动理学格式开展了初步研究.具体探讨了控制体内内点的分布、初值重构方法、气体动理学框架下界面通量的计算以及内点物理量的更新方法等,并利用典型算例加以验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望提高格式中重构模板点的紧凑性,在计算过程中的存储量也可大为减小.
会议
基于Woods的理论对气体动理学BGK格式(Gas Kinetic BGK Scheme,GKS)提出了一种新的Prandtl数校正方法.Woods的理论指出粒子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的松弛时间是不同的,因此通过调整气体分布函数中温度梯度项对应的松弛时间可在微观上实现对非等温情况下Prandtl数的校正.通过对不同Prandtl数下具有温度梯度的二维Couette流,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得到温度分布
会议
探索通过数值求解26阶矩方程方法对热蠕流动进行数值分析.该方法是一种近似求解Bolzmann方程的扩展动力学方法,相对于13阶矩方法,其能够更加准确地捕捉早期过渡流域内的许多非平衡现象.首先求证了26阶矩方法对于热蠕流动模拟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块网格技术来研究复杂几何边界条件下的热蠕问题.
会议
建立了双层耦合网络上的交通模拟模型.得到了从畅行相到堵塞相的转换条件与效率比α间的关系,统计发现出行者旅行时间的分布大致为指数分布,这与一般交通分配理论中的假设不同.探讨了网络的可靠性与旅行时间分布,以及耦合节点上的排队行为的依赖性.
会议
在之前的交通流实证研究中,发现当车队头车速度恒定时,同步流在流量-密度平面上的分布应该是准线性分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二维散布.基于这一点,针对符合Kemer三相交通流理论框架的几个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发现所有的模型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一个完全符合要求.
会议
理论研究结构不对称的氧化铝膜纳米通道的离子传输机制.针对不同纳米通道的尺寸,分别采用了有限元和分子动力学来建立氧化铝膜的离子传输模型.首先,针对连续性理论无法考虑到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溶剂化效应的问题,建立了小尺度(1.6 nm直径)氧化铝纳通道的分子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KCl和CaCl2在该通道传输过程,分析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的数据,研究不同离子在不同表面电荷性质的氧化铝纳通道的传输
会议
采用壁面定向滑动驱动流体的方式考察壁面性质对纳米受限下的水分子流动阻力的影响,采用孔壁与水分子的摩擦系数来表征.狭缝孔道模型采用Si(111)晶面构筑,通过调节εWall-OW,来代表不同亲水性的壁面,分别考察了壁面亲水性变化对壁面与水层的摩擦作用以及受限水层自身阻力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知水分子在纳米孔道内流动机制,揭示控制因素.
会议
将基于低密度粒子图像叠加的微流体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应用于微通道内圆柱阵列绕流流场的三维二分量(3D2C)测量.首先针对低粒子密度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背景噪声去除、阈值过滤、图像增强等过程,获得了高质量的低密度荧光粒子图像.然后对图像预处理的粒子图像进行叠加处理,得到了满足互相关算法求解二维速度场的高密度叠加粒子图像.
会议
通过分析表面为超疏水性质的二维圆柱在杯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考察当漂浮物体附近有垂直壁面存在时,对其浮力产生的影响.假设杯子的侧壁表面亲水并且垂直于水平方向,使用Young方程分别确定液体与圆柱表面及杯壁表面之间的接触角,通过数值求解Young-Laplace方程,得到水表面的形状,从而给出二维圆柱受到的浮力.
会议
采用电阻脉冲方法,开展纳米颗粒穿过固基氮化硅薄膜纳米孔的研究.通过实验,成功检测到纳米颗粒穿过纳米孔所导致的离子电流脉冲信号,获得了平均脉冲高度和穿孔时间.发展了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的输运模型,用于模拟纳颗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通过薄膜纳米孔的动态过程及其对应离子电流信号.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