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兼谈精英文化在修养与教化中的指导作用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在文化层面,至少存在三种形态,即国家意识形态、精英文化、平民文化。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精神上与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一脉相承,承担着教化大众、导范社会价值的功能。本文旨在通过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现实共生机制使仁爱、孝悌等国家意识形态化、平民化。
其他文献
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消费不只是一个纯经济问题,而且也具有伦理意义。追求物质消费正是现今这一世界之主流追求,消费不仅取决于经济承受力,而且也应取决于伦理承受力;整个社会都应放弃片面的消费观念与增长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到生活质量的问题上来,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探讨了伦理视角下的合理科学消费问题。
新型智库建设对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以应用对策研究为导向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从成果内容、形式、影响范围、完成方式等方面都与以往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模式下的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的不同,其评价也应与传统科研成果有异。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应坚持突出对策性、学术创新性以及公众影响力的综合全面评估原则,制定科学的课题成果、决策咨询类研究成果以及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价激励机制,推动新型智库建设。
以2001-2010社科院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项目类别、依托单位、学科分布,并与前期进行比较,指出社科院系统社科研究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湖南社科院为依托,介绍了其发展完善的历程以及在新型研究机构创建与探索。突出阐述了该院在新型研究机构的创新与转型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全球化以及中国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人的安身立命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安身立命解决的是中国人生存生活生命的根本依托的问题,包含着天地、历史和自我三重纬度。因此,安身立命之处即是天道、家国和个人德性三者交织而形成的坐标。这种建立在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中华民族社会和心理基础上的安身立命之处,可突破自我的有限性而扩展、丰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旨在对代表朝鲜后期性理学的湖洛论辩焦点中备受关注的巍岩李柬(1677~1727)的思想,从修养论的角度进行再度探讨。本文还针对湖洛论辩与自我涵养的相关性以及论辩所追求的人格陶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The change of causality had crucial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Xiong Shi-lisnew mere-Consciousness-theory. The change of causality was from thinking questions. XiongShili had been puzzled by the
目前学界对宋代儒学的从多元到一元的发展多有关注,但多集中于蜀学、洛学、朔学、浙学等之间的互动。宋代孤本《诸儒鸣道》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批鲜为人知的,具有代表性的儒者个案。他们在心性说、易学观、道统论、与儒佛关系等问题上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宋代儒学多元性的了解。本文就《诸儒鸣道》中收录的潘殖的《忘筌集》、司马光的《迂书》等朔学代表、江公望的《心性说》、刘子翚《圣传论》等文章展开了探讨。
文章从“亲亲之情”、视听言动皆有礼、“下学而上达”三方面阐述如何在诵读儒家经典中涵养心性。儒家经典中倡导的人伦日用之道有着人性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中也有着实践的空间,只要在读经的过程中不止停留在口耳讲说的层面,而是结合实际生活身体力行,就有可能达到涵养心性,成就美好人格,进而成就社会的功效。
儒家学说不仅包括治国安邦之道,而且包括安身立命之道。安身立命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处理义与命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对个人的人生遭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乐天知命。儒家或儒者的安身立命之道,就是独善其身,修身养性,终身不二,以道德安身立命。具体来说,怎样才算达到了安身立命?第一,知命、立命的人生定见。第二,独善其身的道德追求。第三,安之若素的行为方式。第四,心安情乐的精神状态。何以能安身立命?第一,德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