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PA-X蛋白是最近发现的由PA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已有研究证明PA-X是A型流感病毒的毒力调节因子。我们在对猪流感病毒(SIV)的PA-X进行遗传演化分析时发现,SIV的PA-X存在截短和全长两种长度,1985年以前所有SIV的PA-X均为全长形式,随后出现截短形式的PA-X,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拥有截短形式PA-X的SIV逐渐趋于优势流行,因此,我们推测截短形式PA-X可能有利于SIV在猪群的适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X蛋白是最近发现的由PA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已有研究证明PA-X是A型流感病毒的毒力调节因子。我们在对猪流感病毒(SIV)的PA-X进行遗传演化分析时发现,SIV的PA-X存在截短和全长两种长度,1985年以前所有SIV的PA-X均为全长形式,随后出现截短形式的PA-X,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拥有截短形式PA-X的SIV逐渐趋于优势流行,因此,我们推测截短形式PA-X可能有利于SIV在猪群的适应和传播。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以一株拥有截短PA-X的H1N2 SIV为骨架,构建并拯救拥有全长PA-X蛋白的重组H1N2 SIV,并评价这两株病毒在猪体外和体内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表明,与拥有全长形式PA-X的SIV相比,拥有截短形式PA-X的SIV在体外培养猪源细胞和猪呼吸道组织的复制力增强,在猪体内的致病性、复制力以及猪群间的传播性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截短形式PA-X拥有更强的体外和体内抑制宿主IFN-I表达的能力,这有利于促进SIV在猪体内的生长复制,进而增强SIV的致病性和传播性。综上,本研究证明截短形式PA-X更有利于SIV在猪群的适应和传播。
其他文献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可作为传递外源抗原或者外源抗原表位的载体,而被开发成嵌合型VLPs疫苗或多价疫苗.本研究,我们基于对PCV2 capsid晶体结构的分析和来自不同参考株PCV2和PCV1 Cap氨基酸序列的分析,预测出PCV2 capsid表面Loop CD区的适合外源抗原表位的插入位点,而且可将该表位展示于PCV2 capsid表面.为了验证我们的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全世界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当前没有找到治疗PCV2相关性疾病的可靠措施,免疫被认为是防控PCV2感染的有效方法。在本研究中,收集并鉴定了2013年至2015年间来自中国南部地区7个猪场的62个PCV2分离毒株,对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CV2b是所有调查的猪场里最流行的亚型,且PCV2b-1C作为近年来流行的新型毒株大量存在与免疫后的猪场。结合重组分析软件验证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仔猪能引起免疫抑制,可能与病毒导致的细胞因子紊乱相关。本研究旨在揭示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诱导IL-10表达的分子机制。结果 表明,相对于PCV1,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能显著上调IL-10的表达,感染早期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途径协助NF-κB信号途径调控p50、CREB和AP1等转录调控因子,促进IL-10的转录。感染后期,PCV2进一步激活p38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列为A类传染病。前期我们证明CSFV感染细胞后,可通过激活自噬途径促进CSFV的复制和释放。而我们的近期研究表明,CS
许多病毒感染可以激活宿主I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路,导致数以千计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转录,为机体提供抗病毒防御.猪瘟(CSF)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是猪瘟病毒(CSFV),严重危机世界各国的养猪业.目前,有关抗CSFVISGs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主要利用20种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ISG细胞系筛选抗CSFV的ISG,我们筛选到鸟甘酸结合蛋白1(GBP1)是一个潜在的抗CSFV分子.
为了解河南省猪瘟病毒近年的分子特征及变异情况,本研究使RT-PCR方法从猪瘟病料中获得了5株猪瘟病毒的E2基因全序列和其中10株E0基因全序列,并对猪瘟病毒阳性样品的E2和E0基因进行测序及变异分析.结果 显示,扩增的河南省5株猪瘟病毒的E2基因,其中4株猪瘟病毒E2基因与石门株E2基因相比存在14个氨基酸的变化.扩增的10株猪瘟病毒的E0基因,发现河南省的猪瘟病毒之间E0基因同源性高,且其E0基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是一种类泛素蛋白,其在Ⅰ型干扰素(IFN-Ⅰ)刺激下高水平表达.CSFV感染PK-15细胞后,ISG15表达上调,同时检测到CSFV感染PK-15细胞的整个过程中均不产生IFNα/β.我们检测了一系列的
乙型脑炎病毒(JEV)为典型的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可引起人类致死性的脑炎和脑膜炎,但目前其致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分子,它们可以通过靶向mRNA引起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来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多种细胞进程.但是JEV感染过程中,宿主mRNA的作用及所发挥的功能我们也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JEV感染可以下调宿主细胞内源的miR-33a-5p的表达,而miR-33
引言:猪乙型脑炎病毒(JEV)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和危险性的人畜共患虫媒病毒,研究这类病毒需要一种安全的研究代替工具。此外,JEV囊膜蛋白(E蛋白)的分子开关功能还未被证实,假型病毒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方法:本研究将JEV SCYA2012株的E蛋白整合到慢病毒载体内,并通过优化包装方法,建立了JEV假型病毒模型(JEVpv)。同时构建了突变型假型病毒JEVpv突变株H246N
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一种人畜共患虫媒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及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乙脑非结构蛋白NS3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其参与了病毒蛋白加工和RNA复制过程。乙脑病毒作为一个结构较为简单的病毒,宿主与病毒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乙脑病毒致病的重要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当NS3基因被沉默后,病毒在BHK21细胞和小鼠体内的增殖量显著降低,shRNA质粒对小鼠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证明了NS3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