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证”是特殊的中医术语,对证的认识大致有3类:1)证据说,认为证是证据、现象。2)证候或证候群说。3)综合概括说,证是对疾病现象本质的概括,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这些观点,可归为两类:一类是证据、证候群,是表现,是现象;另一类是总的评定,即“综合概括”。本文对其进行介绍。
【机 构】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出 处】
:
中国·天津第五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是特殊的中医术语,对证的认识大致有3类:1)证据说,认为证是证据、现象。2)证候或证候群说。3)综合概括说,证是对疾病现象本质的概括,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这些观点,可归为两类:一类是证据、证候群,是表现,是现象;另一类是总的评定,即“综合概括”。本文对其进行介绍。
其他文献
通过利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已基本明确血脂康这一新型调脂中药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并对许多调脂以外的作用,如保护心血管,降糖等的作用机制有了相当的认识。临床应用研究也已从单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近期疗效研究、深入到对冠心病2级预防的随机双育研究、治疗糖尿病、脂肪肝等并发的高脂血症的研究等。该药调脂外作用如保护血管内膜作用、抑制LDL-C氧化修饰的作用、血管内抗炎作用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Corydalis yanhusuo WangW.T.的干燥块茎。处方名玄胡索,玄胡,元胡。其功能为活血,利气,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胸肋、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本文探讨了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对延胡索炮制方法研究和延胡索生物碱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从鲜辣根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它既能被神经末梢摄入逆向运至胞体,也可以被神经元的胞体摄入,顺向运送至末梢部位,到达一定部位后可以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出来。利用这两个特点。1971年Krisenson等及1972年Lavail等先后将HRP用于追踪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的纤维联系,创造了HRP追踪技术。后来又发现,将HRP注射于周围神经感觉末梢部位逆向标记背根神经节细胞后,还可进
本文对临床常用的30个腧穴集中地进行临床研究,对每个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几百例、几千例,有的病种甚至是上万病例的临床观察,这对于以针灸治疗疾病的规范,对规范腧穴的主治及有效配方是有意义的。
应用最新的具有反应整体思想的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建立科学的、综合的药效学、作用机制、药物安全性和配伍规律等研究体系,对于确保中药的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指导临床拟订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剂量和时间均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及中药的现代开发研究。这种利用最新学说发展成就试探中药的现代研究的思路对提高我国中药研究水平也是值得提倡的。
中国针灸学认为,得气的有无是针灸治疗、针刺麻醉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得气是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即“场”之上所成立的特殊感觉、并成为治疗者和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中国在古代将施术者针刺得气时手下的感觉比喻为“如鱼吞鱼饵之沉伏”。在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也有针刺的秘诀在于“治神”的记载。强调“治神”是针灸治疗的根本原则。在古典中所说的“神”是指广义的大脑机能以及在大脑产生的精神活动,即所谓的“神气
当移民人口超过当地人口5%时,由于多种族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会产生一些问题。从卫生角度来看,中国侨民很少依赖意大利国家健康服务,此外普遍认为中国人在意大利的葬礼不太多。米兰的中国社团现在的工作是想长足的学习中国人在另一个政治制度下长时间地改进的预防治疗系统,可以像一个中国人一样使用这个社团好的卫生习惯和方法。笔者通过50多个调查问卷调查了在米兰和都灵的中国人健康情况。结果显示中国侨民在意大利生活很多
本文通过探讨张锡纯论治气失升降的经验。发现张锡纯先生在论大气下陷、元气虚脱与冲气上逆等方面,确实发前人之所未发,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系统理论,其所创方剂及推崇药物至今仍被众多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张锡纯论气,极为重视大气、元气与冲气。其特别关注大气下陷及元气虚脱的问题,在前人所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立方遣药,对于冲气上逆,张锡纯则重点从肝、胃、肺失调以探讨其病机,并立敛冲、镇冲、降胃、平肝、纳气
本文讲述的是我们如何在英国进行互补医学和西医的结合发展,特别提及的是中医学和针灸学这两方面。首先,本文简要对互补医学概念所含盖的治疗形式分类,它们在英国的运用,现行制度,以及结合医学的地位进行了描述,文章的第二部分阐述的是在发展针灸研究论述体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结尾呼吁保护并完善中医在英国的发展。
“助用焦苦”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1条:“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又说:“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再用之。”可见这个治法是针对肝虚证而言的。其中“助用焦苦”一句较难理解,笔者认为,对文中“助用焦苦”的诠解,当参以注家观点,原文前后相应,医理与临床结合,方可得出恰当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