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19岁,汉族,学生,未婚主诉:进展性双侧大腿肌肉肿大4年余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大腿内侧及双侧臀部局部肌肉僵硬肿大,长时间行走后肢体酸痛,无肌肉压痛,无肢体麻木无力,逐渐累及左大腿内侧,双侧大腿外侧及后侧肌群.于当地医院就诊,肌肉局部肿块穿刺提示纤维结缔组织,建议上级医院就诊,为明确诊断,遂至我院.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430030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9岁,汉族,学生,未婚主诉:进展性双侧大腿肌肉肿大4年余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大腿内侧及双侧臀部局部肌肉僵硬肿大,长时间行走后肢体酸痛,无肌肉压痛,无肢体麻木无力,逐渐累及左大腿内侧,双侧大腿外侧及后侧肌群.于当地医院就诊,肌肉局部肿块穿刺提示纤维结缔组织,建议上级医院就诊,为明确诊断,遂至我院.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报道利用姆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姆趾趾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对7例姆趾趾端缺损患者,采用姆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姆趾趾端缺损面积2.0cm × 1.8cm~3.0cm × 2.5cm,切取皮瓣的面积为2.2cm×2.0cm~3.5cm×2.8cm,趾背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4个月,姆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下腹部双叶皮瓣一次修复手足部多个创面中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对9例手足部多个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其中2例为足部多发创面,7例为手部多发创面,设计以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6.0cm×3.0cm~12cm×8.0cm.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1例周围神经鞘瘤进行切除,并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31~65岁,平均45岁.位于正中神经5例,桡神经1例,尺神经2例,腓总神经2例,胫神经1例.肿瘤最大直径1.2~ 10cm,平均3.5cm.术前均行彩超、MRI和肌电图检查,术后所有肿瘤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桡侧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应用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桡侧半缺损6例,其中,6例均急诊清创后,创面用VSD材料覆盖,二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最大为12cm×10cm,最小为10×8cm.结果:6例6块皮瓣全部成活,无截肢病例,
目的:报道动力性矫形器在矫治手部屈曲功能障碍的制作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手部不同程度屈曲功能障碍者,采用动力性的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矫形器来矫形,比较矫形前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矫形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掌指关节矫形者,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增加幅度为10~40°,被动活动度增加幅度为10~60°,近侧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增加幅度为10~50°,被动活动度增加幅度为1
目的 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及低密度腊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RP4-Ab)含量,并分析各型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而推断不同类型MG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本次试验共纳入116例MG确诊患者为实验组,40例其他神经免疫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AChR-Ab和MuSK-Ab;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进行性右侧肢体乏力4月,左侧下肢乏力3月",于2015年5月入院.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1月中旬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以右手持物无力逐渐进展至右侧行走拖步,当时无意识丧失发作、无肢体抖动抽搐、无视幻觉,无精神行为异常,无头痛、发热.患者遂于2015-1-22行头颅MRI发现两侧额顶叶近侧脑室旁、胼胝体体部异常信号,强化后明显.
目的 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患者和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间静息态网络的差异.方法 连续搜集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患者.所有心因性非癫痫性患者由两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根据临床特点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结果诊断.
目的 探究丁咯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文献检索:以"丁咯地尔"和"卒中"以及其同义词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 1978至2014),中国知网(CNKl,1979至2014),维普(VIP,1989至2014),和万方(Wanfang, 1984至2014).
目的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与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椀渀昀愀爀振玲椀漀渀,LI)相比,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存在差异.但因相关研究较少,这种差异尚不明确.我们通过meta分析进一步比较BAD和LI之间的临床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