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对罗源县63所中小学188座校舍防雷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罗源县中小学校舍防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罗源县雷暴特点和全县中小学雷灾统计情况,从雷电防御技术和雷电综合管理两方面提出防御措施和对策.
【机 构】
:
福建省罗源县气象局,罗源3506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罗源县63所中小学188座校舍防雷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罗源县中小学校舍防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罗源县雷暴特点和全县中小学雷灾统计情况,从雷电防御技术和雷电综合管理两方面提出防御措施和对策.
其他文献
利用2008-2012年4-6月份古田试验区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及地面雨量观测等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分析,探讨古田试验区云系的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古田试验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分别为低涡切变、暖区辐合、高空槽和大陆高压;降水云系以积层混合云为主,其次为积状云;天气系统所对应的云系回波类型及降水情况有明显差异,积层混合云的结构配置有利降水;积层混合云大于25dBz的回波面积明显比积状
本文利用199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地面常规观测和高空观测资料,2014年3月-6月地面雨滴谱仪观测数据,对位于福建省山区的尤溪县春季降水进行宏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尤溪县受低涡切变和高空槽影响下出现降水最多,其次为暖区辐合,春末夏初的早台风影响下降水出现也很频繁.降水量级主要以小-中雨为主,分布在各个天气型下;低涡切变、高空槽和暖区辐合下会少量出现大雨,暴雨极少,出现在低涡切变时
利用惠安县崇武国家基准气候站近60年地面降水和水汽压资料,计算分析惠安县空中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及人工增雨的潜力,结果表明:近60年惠安县月均自然降水量、可能降水量和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月、季差异均表现显著;月均自然降水量最多的是5月和6月,最少的是12月;月均可能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最少的是12月;月均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最多的是7月和8月,最少的是2月:季均自然降水量、可能降水量与整层大气可降水量都是夏
以15年(1999-2013)广东省雷电定位资料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统计分析雷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省雷电活动频繁,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和湛江局部地区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分布则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值为16.25次/平方公里·年,其中广州最高,达30.96次/平方公
电白国家基准气候站70米风塔自建设以来多次遭受雷击,本文参照现有规范,结合风塔自身要求,对风塔接地措施,钢构架结构作为接闪器的高大建(构)筑物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具体做法.要求其防雷接地电阻小于4Ω,低压配电型式采用TN-S系统,采取等电位接地及应用电涌保护器的技术措施对70米风塔进行全面改造,使风塔防雷和接地措施周到可靠,以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
本文利用松江气象观测站1955-2010年的气候资料,对松江地区热能、水分、光能资源和极端天气事件的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结果表明:(1)年、四季平均气温、有效积温和生长期长度均呈上升趋势,表明松江地区热能资源增加.年平均气温存在12-16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初日提前,平均为3月29日,终日拖后,平均为11月23日,生长期延长,平均为238天.(2)年降水呈
残压比是衡量压敏电阻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压敏电阻在冲击老化过程中残压比的变化问题,通过对压敏电阻样品进行8/20μs雷电流冲击老化试验,发现残压比在标称电流(ln)冲击老化试验过程中呈现缓慢降低——缓慢增加——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根据双肖特基势垒理论及热老化理论分析,得出冲击过程中残压比的大小主要由晶界层状态所决定,残压比快速上升阶段是由于晶界层大量破坏的结论:提出了利用残压比变化率来衡量压敏
本文对江淮地区近4年全国闪电定位网监测的闪电记录与人工观测的雷暴记录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得到:相对人工观测的雷暴记录,闪电定位系统的闪电记录既存在空测,也存在漏测.就江淮地区而言,南部和东部(34°N以南、114°E以东)二者的一致性更好些,114°E以西和34°N以北一致性差些,该区域闪电定位系统的空测和漏测都有所加大.人工雷暴观测记录代表的是测站周围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雷电,测站不同半径范围内的闪电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三个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
利用高速摄像和同步的闪电快电场变化资料分析了一次由附近自然正地闪云内放电过程触发产生的高塔上行闪电,分析发现高塔上行正先导发生在相关的正回击之前79.92 ms,正回击接地点距高塔距离为5.77 km.同时分析得到上行正先导2-D平均速度算术平均值为0.48× 105m/s,几何平均值为0.45×105/s.最后推测了这一类触发式上行闪电的可能产生机理,认为正地闲回击之前具有较长水平通道的云内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