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后路VCR截骨矫形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伴重度后凸畸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VCR截骨矫形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伴重度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10年入住我科的共53例脊柱结核患伴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行血沉、C-反应蛋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测量其后凸角、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用于临床疗效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由于B超技术的提高,下肢骨折或需行关节置换的病人术前常规检查查出了许多下肢肌间深静脉血栓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是手术的一大并发症,常常血栓脱落出现肺栓塞、危及生命,发生纠纷,骨科界出现谈血栓色变的恐慌心理。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对下肢肌间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行骨科手术对肺栓塞和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观察。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我科针对进行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自行设置一种血栓发生风险评估表格标准,将收治60岁以上的行髋关节置换病人为纳入对象(不包括患老年痴呆者),2014年1月至12月共收治453例病人入院时进行血栓发生进行风险评估表,给予评分:0-4分为低危,5-7分为中危,8分以上为高危。健康宣教时,
目的 探讨髌上入路META钉合并阻挡钉技术治疗局部血循欠佳的胫骨极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3年7月~2014年9月,本院共收治涉及下肢静脉曲张,局部皮肤软组织破损及水泡生成等极下段胫骨骨折病例15例,对于此类皮肤血循条件欠佳的极下段胫骨骨折,采用髌上入路META钉合并阻挡钉技术治疗此类骨折。
目的:观察蜂蜜敷料联合鸡蛋内膜分期治疗耐药菌感染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耐药菌感染伤口随机分成A、B、C组各50例,根据欧洲伤口分期评估系统对伤口进行相对分期,在伤口黑黄期(感染期)和红期(新鲜肉芽大量生成期)分别使用蜂蜜敷料加鸡蛋内膜、功能型银离子敷料加水胶体、及活性碘敷料加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对比三组伤口细菌清除时间、伤口清创时间、治愈时间及转归时间。
目的 探讨品管圈应用临床路径对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与常规方式对颈椎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为提高护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度,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平均住院日提供依据。
目的: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髋臼骨折通常比较严重,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臼骨折治疗失败的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很好地缓解疼痛和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微孔髋臼假体已经广泛使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并获得良好结果,而金属骨小梁(TM)髋臼假体在此背景下的研究却很少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TM臼杯在髋臼骨折后全髋置换术中应用和有效性。
目的:探讨用克氏针结合可吸收棒治疗肱骨远端前侧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22例,男8例,女14里,年龄为20-65岁,平均为42.5岁,均为新鲜闭合骨折.致伤原因:跌伤14例,交通事故6例,运动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天.术前均作X线检查、CT检查.按AO\ASIF分型,属13-B3型.
Background: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study early rehabilitation processes in children with femoral head necrosis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轴向压应力对(tissue-engineered nucleus pulposus, TE-NP )内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 N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明确轴向压应力对TE-NP生物学功能的效应“窗”,寻找对TE-NP生物学功能发挥正向调控作用的适宜轴向压应力强度。
目的 脊柱外科术后感染一旦发生将成为棘手问题,在如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否保留内固定以及手术处理方法方面存在疑惑,本文回顾性分析因腰椎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包括药敏试验结果、和处理方法,旨在为脊柱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循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