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小儿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评价其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及术后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岁~7岁,体重10kg~27kg,ASAⅠ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0.25%罗哌卡因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R组),0.25ug/kg右美托咪啶复合0.25%罗哌卡因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D组).入室后采用静脉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R组和D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各组神经阻滞的局麻药物的剂量为0.4ml/kg.麻醉维持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幅度超过基础心率的±20%时调整静脉麻醉药物的泵注速度,手术医生开始缝合皮下时停止泵注静脉麻醉药物,手术结束、恢复自主呼吸后拔出喉罩。术后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监测并记录入手术室时(TO)、置入喉罩结束时(Tl)、切皮时(T2)、牵拉疝囊时(T3)、手术结束时(T4)、苏醒时(T5)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T5、术后2h(T6)、术后4h(T7)、术后6h(T8)、术后12h(T9)、术后24h(T10)各时点的FLACC评分。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观察术后恶心、呕吐、苏醒躁动的发生率和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
结果:(1)三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儿的PACU停留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R组的苏醒时间短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C组较R组及D组多,R组较D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组间比较:T2~T5 R组和D组的HR、MAP明显低于C组,D组T5时的HR、T3时的MAP明显低于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相比:D组的MAP在T2、T3、T5及R组的MAP在T4、T5均降低,D组的HR在T3、T4、T5及R组的HR在T4、T5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组T5、T6、T7及D组T8、T9、T10 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R组和D组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术后镇静镇痛用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以为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中和术后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2、0.25ug/kg右美托咪啶复合0.2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小儿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镇静、镇痛效果优于0.25%罗哌卡因。3、0.25ug/kg的右美托咪啶复合0.2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小儿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0.25%的罗哌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