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重塑与认同建构:《自由时报》(2008-2016)有关日据时代台湾抗日史报道的话语分析

来源 :中国新闻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台湾《自由时报》2008-2016年有关日据时期台湾抗日史的报道为例,以抗日集体记忆这一议题为切入点,从内容主题的选择和表征策略两方面分析了“台独”势力如何建构相关集体记忆,其所推举的“台湾意识”是如何在相关记忆的建构中得以显现、变化和传播的.文章分析了这一建构过程的特点及相关问题,最后指出《自由时报》有关日据时期抗日集体记忆的建构正是独派精英“多元族群历史记忆”主张的实践,正是在这一特定议题的日常传播中建构和推举着所谓的“台湾国族认同”.
其他文献
新世界主义视域下的“和”文化全球传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和”文化的全球传播,而且对于中国话语的世界化和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通过对新世界主义、“和”文化概念与内涵演化分析,探讨了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和”文化全球传播的原则与路径.“和”文化的全球传播要在坚持世界主体性、传播多元性和层级结构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建构新型的传播网络、转变传播的文化态度和优化传播层级结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传播学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大众传播学陷入了理论困境,社会化传播理论应运而生.在社会化传播的理论研究中,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社会化传播,其次在理论构建过程中则面临范式转换的问题.
尹连根教授最近撰文就《传播受体论》观点进行商榷,这恰好提供学术交流的契机.学术探讨主要看论点是否成立,关键指标是论据的力度和论证逻辑的严密程度.尹文与邵、姚文分歧在于两个核心论题:一是庄子思想与传播有没有关系(或庄子有没有传播思想);二是庄子思想中有没有“接受主体性”(“接受主体性”是不是邵、姚文生造的概念)。首先,传播不等于传播学,学科边界更不能代替问题意识,因而“庄子没有传播思想”是一个伪命题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几种异质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也是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而多元文化能否顺利融合在于不同文化之间能否明确分工.每一种文化都可能拥有自身不同的逻辑,能解决不同的问题,可能分别在政治、经济、身份认同上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果不同文化能够在各自的时空与场景中发挥不同的功能,那么文化冲突就可能避免,而一旦一种文化侵入另一种文化的逻辑,就会引发文化冲突和社会混乱.基于此从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文化输
本研究在把握新世界主义特征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全球化解读,提出了新世界主义环境下中国品牌全球化战略传播的三个路径:在各具特色的国际化共享模式框架下开展战略传播;“推”与“拉”相结合的战略传播;民族性、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结合的战略传播等.认为,新世界主义环境,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总体特征是共享型国际化,并从输出共享、吸收共享和融合共享三个维度建构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共享模型.
In China,developing close and personal social networks is a way of starting a new business and enhancing efficiency of business.This close and personalized relationship in China is called guanxi.Guanx
会议
全球格局正在改写,可是身处其中的国家及其政策主导者却未必改变了思维观念.于是乎,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除了基于物质资源的争夺之外,还有文化扩散过程中的冲突与扦格.跨文化传播的开展既有“你们”与“我们”的惯性区分,又有传统与现代的高下分野,以至于构建“巴别塔”的努力始终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想象.只是,强劲的想象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动能,反映在传播中就是不同层面、不同历史时段的“共同体”描述.
两岸关系研究历来专注一种基于双方政治互信架构,不断开放经济社会往来的“认同建构”思路.透过追寻台湾“统派”进入两岸数字网络的互动线索,本文试图转向关注原本的政治认同者乃是如何借由自身在公共领域之行为,推动认同传递与群体共鸣.线上公共对话赋予了案例对象重新认知大陆的机会,并反过来强化着既有认同心理.从公共领域积累的社群支援也使得“统派”完成从“少数派”到“多数派”的自我想象,形塑着共同体结构的稳定性
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入侵,催生了大量虚拟趣缘社群的兴起,其中粉丝社群以其互动性、开放性和凝聚力成为颇具代表性的虚拟趣缘社群.基于“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视角,运用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韩国综艺Running Man(RM)百度贴吧粉丝社群的个案研究,探讨了虚拟粉丝社群的共同体想象与认同建构.研究发现,虚拟粉丝社群中的仪式互动和集体记忆,形塑了一种共同的时空在场感,推进了社群参与者的共同体想象
本文以新华社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国家相册》为研究对象,以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分析《国家相册》如何通过个人命运描述国家的历史,如何透过故事叙事话语建构集体记忆.作者认为:时代悲剧、不屈不挠以及拥有梦想是《国家相册》个人命运的主导话语,将不同时期个人的不同命运与国家的变迁轨迹连接,最终建构关于国家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