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特殊直辖市,全市总人口3300万人,是“菜篮子”产品的消费大市和生产大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菜篮子”工程作为民生产业、富民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培育,促进了全市“菜篮子”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了城乡人民生活需要,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重庆市认真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稳定发展肉、禽、蛋、奶、鱼等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蔬菜产业,蔬菜播面不断扩大,产量稳步增长,菜农收入日益提高。一是基地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8.933万公顷,总产量884万吨,超过粮食成为全市第一大宗农产品,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近3年,蔬菜面积和产量年均分别增长15.5%、15.7%,是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增长最快的省市之一。以常住人口计,人均蔬菜占有量464千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蔬菜外销超过100万吨,黔江区、武隆县被确定为全国供港蔬菜基地。二是加工能力不断提高。鲜菜加工率达20.4%,居西部第一。榨菜、火锅调料的配套原料种植基地和精加工规模居中国首位。“涪陵榨菜”成功上市,成为全国加工蔬菜第一股,在中国第三届商标节上被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商标,评估价值超100亿元,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蔬菜初级产品产值220亿元,亩均产值2491元,比上年增加207元。蔬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15%,达到800元左右。蔬菜产业吸纳了全市30%左右的农业劳动力。蔬菜行业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证明商标4个、绿色和有机食品32个。全市蔬菜农残综合抽检合格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6%以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优化生产布局;以科技推广为支撑.提升产业效益;以市场营销为抓手。稳定蔬菜价格;以全程监管为保障,确保质量安全。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蔬菜为重点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重庆作为中国规划发展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市将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完善区域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健全产业体系,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3.333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800万吨以上,实现初级产品产值300亿元,流通销售环节增值400亿元,从蔬菜种子到蔬菜加工销售的全行业综合产值形成1000亿级产业链。把重庆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冬季蔬菜优势产区和高山蔬菜基地、全球最大的榨菜种植加工基地和火锅调料加工基地,把蔬菜培植成重庆农业的第一支柱,实现由蔬菜生产大市向蔬菜强市的跨越。
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建设蔬菜产业强市,必须突出工作重点,采取强有力的工作举措:建设菜园.增强“菜篮子”保障能力;抓好营销,促进蔬菜产销衔接;注重科技。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强化监管,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畅通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生产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