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抑郁症患者脑额叶和边缘系统的NAA、Glu、Cho、Cr、MI等几种代谢物质进行1H-MRS定量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特点,为抑郁症神经生化基础研究提供线索,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2.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进行超高场磁共振波谱仪检查,结合代谢组学分析其脑组织内代谢物质的变化特点,与临床抑郁患者的1H-MRS结果比较,评价CUMS动物模型的准确性。
方法:1.抑郁组患者32例,对照组32例,年龄与性别构成完全一致。采用GE EXCITEⅡSigna 3.0T磁共振系统,PROBE-J序列进行单体素采集,感兴趣区(ROI)分别置于左、右两侧海马、扣带回前部及后部、左右两侧额叶白质。比较抑郁组与对照组之间NAA/Cr、Glu/Cr、Cho/Cr、MI/Cr值的差异。2.Wistar大鼠12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接受28天不同应激.制备CUMS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断头取脑(双侧海马及额叶),脑组织标本经研磨、搅拌、离心、消除酶活性、调整PH值至中性后,采用冷冻真空抽干机在-80℃条件下冷冻抽干,得到白色结晶样品。将待测样品溶于0.4ml重水(D2O)中.置于MR样品管内1H-MRS检查采用BRUKER AVANCE 600型(14.7T)磁共振波谱仪,得到波谱曲线后,测得各化合物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Glu/Cr、Cho/Cr、MI/Cr。代谢组学分析应用MestRec核磁处理软件和Matlab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处理。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以上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各代谢物的相对浓度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配对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5记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抑郁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左、右海马、扣带回前部及后部的NAA/Cr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所有六个部位的Glu/Cr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左、右额叶白质的Cho/Cr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扣带回前、后部的MI/Cr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经28天慢性应激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蔗糖偏嗜度明显下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明显减少。代谢组学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处于PCA图中不同区域,可以区分正常和抑郁状态大鼠;对照组与模型组的右海马、右额叶PCA特征值差异明显,可作为抑郁症研究的评价指标。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右海马、右额叶NAA/Cr值和MI/Cr值明显减低、Glu/Cr值明显升高;右额叶Cho/Cr值明显升高。
结论:1.1H-MRS能较准确的显示NAA、Glu、Cho、Cr、MI等代谢物的波谱,是了解脑内生化信息的一种有重要价值的方法。抑郁症患者脑额叶与边缘系统内存在神经生化、组织学结构等方面的改变,1H-MRS通过检测某些代谢物质浓度的改变,可以探寻上述变化,对于从本质上揭示抑郁症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手段。2.CUMS动物模型能够较准确的模拟抑郁症患者脑内部分神经生化的变化情况,可用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基于1H-MRS技术的代谢组学用于评价抑郁症的动物模型,比单纯行为学评价更具有科学性,提供了一种从神经生化角度寻求合适动物模型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