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199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地面常规观测和高空观测资料,2014年3月-6月地面雨滴谱仪观测数据,对位于福建省山区的尤溪县春季降水进行宏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尤溪县受低涡切变和高空槽影响下出现降水最多,其次为暖区辐合,春末夏初的早台风影响下降水出现也很频繁.降水量级主要以小-中雨为主,分布在各个天气型下;低涡切变、高空槽和暖区辐合下会少量出现大雨,暴雨极少,出现在低涡切变时
【机 构】
: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1 尤溪县气象局,福建,三明,3651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9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地面常规观测和高空观测资料,2014年3月-6月地面雨滴谱仪观测数据,对位于福建省山区的尤溪县春季降水进行宏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尤溪县受低涡切变和高空槽影响下出现降水最多,其次为暖区辐合,春末夏初的早台风影响下降水出现也很频繁.降水量级主要以小-中雨为主,分布在各个天气型下;低涡切变、高空槽和暖区辐合下会少量出现大雨,暴雨极少,出现在低涡切变时;微雨和小雨量级的雨滴平均谱谱宽较窄,微雨平均谱为单峰型,小雨平均谱末端出现明显的第二峰,与较大雨滴下落中碰并和破碎有关:中雨平均谱明显增宽呈多峰结构,最大雨滴直径可达20mm;大雨以上的雨滴平均谱也呈多峰型,大滴端雨滴数浓度有更明显的增多;谱型最窄的是暖区辐合降水且呈单峰谱,其次是高空槽降水下的平均谱,谱型呈较弱的多峰结构;副热带高压边缘和低涡切变下的平均谱谱宽均能达到最大,且都呈现明显的多峰结构,副热带高压边缘雨滴数浓度更多,且多峰结构更为强烈;暖区辐合和高空槽降水自然条件略显不足,可以成为人工增雨重点关注对象。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位于1920年8.5级破裂带的中部的干盐池盆地成功开挖了数个大型三维探槽,揭露了清晰的韵律性、面状展布地层和丰富的地震破裂现象。探槽中发现丰富碳屑样,在多个层位上采集了几十个碳样,14C加速质谱(AMS)测年确定多期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限。尤为突出的是探槽顶部2.5米厚的最新细粒沉积层序记录了1500A.D.以来的4次地震事件。在事件的14C测年及其误差范围内,通过历史资料进一步限定了分别
构造和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下大河(长度超过1000公里)如何演化是地球科学的基本问题,因此对东喜玛拉雅地区雅鲁藏布江和横向河流苏班西里河之间分水岭地区的第四纪地貌和沉积开展野外填图以及地层和沉积分析工作.发现分水岭附近四曲哪吗和舍曲支流河谷保存着厚度超过250米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河流相沉积、冰川有关沉积和河流相沉积.该层序最上部从四曲哪吗河谷跨过分水岭一直延伸至舍曲上游,叠瓦状排列的砾石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2008-2013年期间,本文在龙门山地区岷江、沱江上游流域进行了多期次的定点现代河砂采样,结合震前同一点位的河砂样品数据结果,发现:(1)受汶川地震影响,龙门山地区河砂石英10Be浓度明显降低,并且震后5年仍未恢复到震前水平;(2)河砂石英的10Be稀释程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以及时间上的变化,通过河砂10Be稀释度和流域内滑坡分布、年降雨量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主导河砂10Be稀释度空间
本文研究表明基于LiDAR数据的位错测量结果可以与古地震研究结果相吻合,其30m内的位错分布频率峰值个数与逐次限定法所得古地震期次相一致,其中西段S3段落上表现为4期位错,S4段表现为5期事件,中段S5与S6段落上均表现为5期事件,并且位错量均表现为5m的倍数关系。由于最近一次事件为1920年海原M8.5地震,同时破裂西段与中段,由此推断后面4期事件可能与1920年地震规模相当,但是根据前人古地震
可靠的接地是化工装置在雷雨环境下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化工装置接地电阻会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呈现季节性变化,其中降雨是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10万立浮顶储罐、火炬、输电杆塔接地电阻及降雨量的实时观测和分析,得出降雨量对接地电阻影响作用的相关结论.当降雨量大于40mm时,降雨量对接地电阻的影响明显减弱.三类装置接地电阻在降雨过程前后的最大变化幅度为27.2%到33.6%,平均变化幅度为6.%到7.6%.在6
全球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有限,一般对强降水,尤其是极端降雨预报不太有效,主要原因是强对流和降水系统中,中尺度过程的影响比天气尺度过程更为明显.基于"历史将会重演"的概念,并假设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提供完全预报(perfect prognosis),香港天文台开发了降雨相似预报系统(analogue forecast system),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
基于最新观测资料发现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入梅偏晚,出梅偏早,梅雨长度缩短,强度减弱.统计发现,在这一时段梅雨期内降水日数明显减少,在梅雨长度缩短的同时,降水日数占梅雨期长度的比例也下降,表明梅雨期内强降水越来越集中.梅雨的这种年代际变化可能和2000年以来北太平洋海温处于PDO负位相,且这一时期拉尼娜事件频繁发生有关.在PDO负位相背景下,中国汛期多雨带位置易偏北,同时由于拉尼娜事件频发,
The heating sourc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the East Asian plain,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form a terraced thermal contract in the west-east direction.Over East Asia and the WNP, thi
利用2008-2012年4-6月份古田试验区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及地面雨量观测等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分析,探讨古田试验区云系的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古田试验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分别为低涡切变、暖区辐合、高空槽和大陆高压;降水云系以积层混合云为主,其次为积状云;天气系统所对应的云系回波类型及降水情况有明显差异,积层混合云的结构配置有利降水;积层混合云大于25dBz的回波面积明显比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