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世界各国对油品硫含量的限制,加氢脱硫成为环境催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其核心是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前期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发现硅化镍中Ni-Si 相互作用导致Ni 原子d 态费米能级发生偏移,并且Si 掺入Ni 的晶格中导致Ni-Ni 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调变了其加氢脱硫活性,并表现出显著的抗硫性能.
【机 构】
: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材料与催化工程实验室,大连,11602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
【出 处】
:
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世界各国对油品硫含量的限制,加氢脱硫成为环境催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其核心是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前期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发现硅化镍中Ni-Si 相互作用导致Ni 原子d 态费米能级发生偏移,并且Si 掺入Ni 的晶格中导致Ni-Ni 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调变了其加氢脱硫活性,并表现出显著的抗硫性能.
其他文献
We are dealing with numerical methods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Black-Scholes model.We apply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esp.Alternating direction explicit methods(ADE),which were suggested in 1957 by Sau
目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由于结构中具有多个酯键和不饱和间,酚酸类成分具有众多含量很低的化学转化产物。这增加酚酸类成分的分析难度。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深入分析丹参及其相关制剂中酚酸类成分的方法。
研发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一直是国际光催化研究的重点,在以传统的二氧化钛、硫化镉和钛酸盐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基础上,近年来已经报道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几乎涵盖了元素周期表中的s 、p、d 区以及镧系所有元素,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光催化材料体系,光催化剂的结构形式多样,其中主要有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磷化物、氮氧化物、卤氧化物、聚合物、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以及碳基光催化体系等。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严重,各类环境友好型材料层出不穷,同时越来越多的领域也开始不断地尝试将粒子微米化或粒子纳米化的理念应用到实际中[1].超疏水材料因其具有环境友好,前景广阔,安全无污染等一系列优点而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微纳米粒子在超疏水材料中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
凹凸棒石是一种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晶体呈纤维状,其理论化学式为Si8Mg5O20(OH)2(H2O)4·4H2O,具有2:1 型层链结构[1].由于晶体结构内部八面体片是不连续的,形成了很多有序的孔道(0.37 nm×0.64 nm).另外,凹凸棒石资源丰富、廉价易得且环境友好,因此,在吸附和催化等方面,凹凸棒石有望成为沸石最有前途的替代品[2,3].
本文成功合成金属-喹啉配合物Fe(Ⅲ)-8-羟基喹啉-5-磺酸(Fe-HQS)用于敏化TiO2,以改善TiO2 可见光催化活性,并利用XRD、TEM、SEM、UV-Vis-DRS 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的体相以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且对其与TiO2 间界面电子传输和能级匹配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Fe-HQS-TiO2 相较于纯TiO2 在可见光光催化降解苯酚的能力明显提高.
Co3O4 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多相催化、磁性材料和电池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1,2].大量研究表明[3,4],发生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多相催化反应与催化剂粒子的形貌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贵金属@半导体核壳型光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近年来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光催化研究热点[1-4].他们具有以下优点:① Plasmonic 金属(Au、Ag)的SPR效应,可以通过散射、吸收增强和热电子注入三种方式提高半导体的光吸收能力;② 贵金属颗粒包裹在半导体壳内,能有效避免贵金属光腐蚀和团聚,性能更持续、稳定;③ "三维"结构,金属与半导体的紧密联系的界面,电子传输效率最大化,
本文为探究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BO3中不同B位元素及Cu的掺杂量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表面性质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及原因,并优化出具有更好活性的催化剂,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8 个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Y0.7Ce0.1Sr0.2Fe1-xCuxO3和Y0.7Ce0.1Sr0.2Mn1-xCuxO3(x=0.1-0.4),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and robust photocatalyst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or solving global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