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丰富的AMS14C测年数据基础上,对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哺乳动物鹿、猪、牛骨骼化石的骨胶原C、N同位素进行分析,恢复中坝遗址过去哺乳动物食性特征、古气候、古生态环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丰富的AMS14C测年数据基础上,对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哺乳动物鹿、猪、牛骨骼化石的骨胶原C、N同位素进行分析,恢复中坝遗址过去哺乳动物食性特征、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骨骼保存较好,骨胶原流失对C、N稳定同位素的成分没有影响.鹿骨胶原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3.1‰和4.7‰,说明鹿生活在密闭的生境中,以树叶和灌木为食:牛骨胶原δ13C、δ15N均值分别-19.6‰和5.2‰,说明牛生活在开阔的生境中,以草本植物为食.C同位素分析显示鹿和牛都以C3植物为食物,表明鹿和牛生存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但t检验显示鹿骨胶原δ13C、δ15N值比牛的都要小,这表明鹿和牛的生境不一样;牛和鹿的δ13C、δ 15N值还存在部分重叠,说明草食性的牛和鹿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猪骨胶原δ13C、δ15N分别-17.1‰和5.5‰,t检验显示猪骨胶原δ 13C、δ 15N值比牛和鹿的都要大,表明猪的营养级比牛和鹿的要高.猪的δ13C值范围很大,说明当时已经有家养猪的贸易.t检验显示不同时期遗址地层草食性动物鹿骨胶原δ 13C值之间不存在差异,鹿骨胶原δ 15N值之间也不存在差异,表明2200~4200aBP期间,中坝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这是中坝遗址地层比较完整的原因.在该地区能代表鹿、猪、牛δ 13C值均值的最小样本数分别是8、73、16,而能代表鹿、猪、牛δ 15N均值的最小样本数分别是4、5、6.
其他文献
毛乌素沙地历史沙漠化是沙漠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焦点,但争论颇多,沙漠化过程不明确,且大多依托历史文献是造成争论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深入分析北大池古城东侧一处包
本文是在规则波作用下进行的20万吨级船舶对码头作用荷载的模型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对2万、5万和10万吨级船舶的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以能量转换及动力分
通过对冲绳海槽南部MD05-2908孔沉积样品的硅藻分析,探讨了该区1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及环境响应。研究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又处在黑潮流经区域,其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受二者的共
宪法与账单许章润从清末预备立宪到民国约法,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宪政、民主、科学、人权诸项,均已成为一般知识界人士和青年学生不言而喻的公理和宗教,被认为系中国所
对分布于中国青海省贵德县、尖扎县、化隆县、循化县和民和县境内的黄河上游谷地的35个史前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对这些遗址的地貌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时空分布特征。调
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矿物微形态(SEM)以及定点元素(EDS)测试与分析发现,东山村遗址第8层底部发现的矿物颗粒为蓝铁矿.东山村遗址泥炭层中的蓝铁矿,其铁可能来源于附
本文依据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所获得的新石器-青铜时代(5290-2600 cal.aBP)的遗址数据(遗址位置和面积),利用聚落等级和等级规模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新石器
江淮东部是江苏省长江以北,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京杭大运河以东地区,南黄海以西的陆地范围.新石器文化序列为:龙虬庄期(7000?6600-5500 aBP)—大汶口(良渚)期(5500-460
2003年3月20日上午,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在北京市大兴区举行了北京监测站启用仪式。该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无线电监测站。北京监测站是全国无线电监测网和全国卫星监测网
格陵兰西部海域位于北极一北大西洋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硅藻作为最重要的微体水生生物之一,因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