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Bacterial panicle blight of rice,BPBR)是新发现并不断上升的水稻后期穗部病害,目前在全球各水稻种植区大范围发生流行,并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曾报道从海南和黑龙江健康稻种中分离到该病原菌颖壳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umae),2007年将其列为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完全证实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对该病原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本实验室分别从浙江富阳和福建南平采取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疑似症状的水稻病株,经过选择性培养基NA划线分离,根据菌落形态初步进行筛选;然后运用B.glumae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从NA上挑取的圆形隆起、光滑、灰白色单菌落,进行PCR扩增后电泳,凝胶成像显示条带大小正确;根据网上上传的B.glumae序列比对分析同源性为100%。将从富阳和南平两地区分离到的2株病原菌分别接种烟草,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敏反应。同时,回接宿主水稻,也表现出苗烂、穗枯等水稻细菌性穗枯病典型症状。上述均证实从富阳和南平两地分离到的病原菌为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病原菌B.gumae。通过对富阳、南平地区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初步确定了该病害在我国发生与流行的可能性。目前,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邻国均有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暴发流行的报道,而我国部分地区又有与上述邻国相似的气候条件,较适宜该病原菌的发生。因此,应尽快证实该病是否在我国发生流行,并对该病害进行风险分析,特别是评价分析该病害对我国农作物水稻的风险,同时应大力开展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检测和防控技术研究,高度重视水稻细菌性穗枯病在我国的发生和防治,以便有效地阻止该病在我国的传播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