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了20年,尤其在大城市这种现状更加突出,通过了解大城市超重和单纯性肥胖学生的肥胖程度以及身体机能现状,可以对超重和肥胖的在校学生提供和实施有效的校园体重监控和减重方法,为国内外大城市超重和单纯性肥胖学生减肥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方针和依据,改善当前小学生的体质下降状况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质量。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应用"WHOC"筛选分类标准,因为该筛选标准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7-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状况。从北京市一所小学选取40名1-4年级的超重和肥胖学生。在干预前测试所有受试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和肺活量。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名受试者。2.2运动干预利用每天体育课的时间进行8周的运动干预,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受试者穿戴Polar RX400心率带和心率表金心率监测。2.3身体形态和机能测试运动组采用趣味性运动干预方式(运动+游戏),对照组仅采用体育教师主导的传统体育课模式。分别对运动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干预前的身体形态测试(身高、体重、BMI)和肺活量测试。2.4数理统计法选用SPSS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运动干预对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的影响;比较两组受试者前后的各项数据差异,分析运动干预对肺活量的显著性。研究结果:3.1实验前测试结果运动组:第一组平均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分别为127.31±3.16 cm、28.31±4.73 kg和19.12±1.31。第二组分别为130.82±2.15 cm、32.46±3.49 kg、20.25±1.24。第三组分别为135.61±3.24 cm、39.61±2.51 kg、21.73±1.42。第四组为142.67±2.15cm,42.32±4.35kg,22.16±1.64。对照组:第一组为128.38±2.56,29.05±3.12kg,20.01±1.12。第二组分别为131.12±2.75cm、33.08±2.47kg、20.45±1.48。第三组为134.92±3.48cm,38.86±3.71kg,22.05±1.15。第四组分别为141.95±2.64 cm、43.11±3.08 kg、22.35±1.62。3.2干预8周后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身高保持基本不变,没有显著性差异(P=0.536),但是第一组实验组平均体重28.01+3.45kg,体重指数19.08+1.15,虽然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216,P=0.134)。第二组为31.59±4.05kg,体重指数19.54±1.29,第三组为38.60±3.12kg,体重指数21.05±1.32,第四组为41.15±3.75kg,体重指数21.48±1.74;2-4年级组的平均体重和体重指数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35,P=0.028)。对照组学生体重和体重指数变化不显著(P=0.164和0.084)。3.3实验前肺活量测试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前的平均肺活量分别为1379.81±514.74mml,1320.24±624.21mml,1297.45±64.21mml,1401.16±31mml,对照组的平均肺活量分别为1352.35±493.81ml,1342.86±62.31mml,1338.23±54.96mml,1364.48±56.87mml3.4干预后肺活量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干预后,实验组的平均肺活量均出现上升,分别为1680.51±620.72mml,1508.25±342.61mml,1625.16±531.75mml,1643.46±534.94mml,对照组的平均肺活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1428.46±503.84ml,1401.73±433.23mml,1512.65±531.12mml,1538.46±612.42mml,两组前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在大城市中小学校园传统的体育课不能有效地减轻超重和单纯肥胖学生的体重但是对身体机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2、8周的综合体育课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重,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肺活量。3、学校对超重和单纯肥胖学生的体育课干预效果优于传统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