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致凝聚过程中大分子构象及构象熵的演变

来源 :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高分子无气态,不存在从气态向液态、固态的冷致凝聚过程,因此研究大分子的凝聚从溶液考虑较合适。稀溶液中分子链线团相互分离,呈孤立线团状,随浓度增大,分子链逐步向多链相互穿透、关联、缠结、凝聚转变。这一过程称之为“溶致凝聚过程”。凝聚过程中分子链的构象、构象熵、链间相互作用和关联作用均发生变化。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深刻揭示和理解大分子的凝聚本质。
  研究表明,从变化规律看,大分子熵变分为两类:相变;二是渐变性熵变,导致力学性能变化一是阶跃性熵变,导致发生热力学相变,如熵致(如熵弹性)或力学状态转变,如玻璃化转变。
其他文献
  在高速发展的纳米科技和微电子技术中,聚合物常被设计和制备成超薄及高度受限的层状结构,这使得对聚合物在变薄过程中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聚合物以常
会议
  由于优异的力学性能(特别是耐冲击性能)、介电性能、阻燃性及透明性,聚碳酸酯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户外工程中,如建筑防护玻璃、高速飞机的挡风天窗等。然而,长周期
会议
  本工作选用不同分子量的玻璃态聚合物聚苯乙烯(PS)和结晶聚合物聚己内酯(PCL)的共混聚合物在常温旋转涂膜,研究了聚苯乙烯分子量对旋涂过程中相分离与结晶之间耦合而产生
会议
  已有研究表明,β-成核PP与结晶温度高的极性第二组份共混,如PET等,难于得到β-PP共混物。但第二组份为非晶聚合物时,则很容易形成β-PP共混物。第二组份结晶度是否是影响
会议
  铁电高分子因其具有高的介电常数(8-70)和高耐击穿场强等优异的电学性能,在电能储存、信息存储、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铁电高分子的电能密度最高可达25J/cm3
  聚芳硫醚砜(PASS)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并能很好满足膜材料要求的新型聚砜类聚合物材料,与其它聚砜类树脂相比,PASS具有更好的耐溶剂性、耐高温性及更合理的性价比,因此可
  采用偶合Chan-Hilliard(CH)和Brownian Dynamics(BD)的CH/BD混合模型,模拟了Janus纳米棒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定向自组装结构及其演化动力学。该模型中,相场模型CH描述了聚
会议
  针对相分离后期的相结构与流变学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本文通过流变仪、相差显微镜和激光光散射仪,研究了双连续和海岛结构的演化过程及对应的流变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会议
  研究建立了蒙特卡罗(MC)与布朗动力学(BD)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在大形变、快形变条件下,尤其是启动形变条件下,缠结高分子链形态及其拓扑缠结点数目的演化与形变大小之间的关
  在这个报告中,总结了对聚合物结晶时形成的结晶图案形成和转变的大分子效应的系统研究工作。在实验工作中,采用了在分子量在2.02k到932.0k g/mol的十个聚氧化乙烯(PEO)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