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中抗铬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吸附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18597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和改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铬(Cr)是生物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本试验从受污染土壤中筛选出抗铬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对Cr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抗性菌株修复Cr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试验材料,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r3+、Cr6+,经过分离和驯化,筛选出耐Cr菌株,根据18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利用摇床培养的方法对菌株的生长曲线、Cr初始浓度、温度、pH值和通气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除此之外,还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Thermo ice 3500型)测定了此菌株对Cr的生物吸附.[结论]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到1株在Cr3+浓度为500mg/L,Cr6+浓度为220mg/L时仍能生长的抗铬菌株B,根据18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该菌在培养7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60h后进入衰亡期,在培养45 h左右达到生长最高峰.该菌在无Cr的培养基中,生物量最大,为3.877g/L,在其他的含Cr培养基中,其生长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能够生长,且随着Cr离子浓度的增大,菌株生物量越少,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的重金属对微生物产生了一定的毒性,使其生理、生化性质受到抑制,进而使其生物量下降.菌株B在pH 4~10的条件下都能生长,最适pH为7.菌株B在20~40℃范围内都能生长,20~30℃范围随温度升高生物量增加,30℃为最适温度,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3.562g/L,当温度高于30℃C时,生物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装液量为40 mL时,菌株B的生物量最高,为3.728g/L,但在250mL的摇瓶中40mL的装液量会造成浪费,为了提高成本,综合大量培养成本和菌株的生长状况,在250mL的摇瓶中采用80~100 mL的装液量为最佳选择.在培养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随着Cr3+初始浓度的升高,菌株B对Cr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1,2],但生物吸附量与去除率趋势相反.在Cr初始浓度一定时,菌株对Cr的生物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增加总体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这与菌株对Cr的去除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在接种量相同的条件下,Cr离子的去除率与单位菌体生物吸附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其他文献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nitrogen fix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sugarcane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nitrogen supply, a barrel gravel culture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The sugarcane varieties B8 and RO
快速、准确地监测诊断小麦植株氮素营养状态,对于评价小麦长势、指导氮肥运筹并预测籽粒产量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09-2011年在江苏省仪征市新集试验站开展了2年品种×氮肥的小区试验,选择了代表性的中筋品种扬麦16(YM16)和弱筋品种宁麦13(NM13).其中2009-2010年设置了5个施氮水平0(N0)、75 kg·ha-1(N1)、150 kg·ha-1(N2)、225 kg·ha-1(
[目的]本研究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冬小麦群体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指导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合理运筹氮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共设置四种N肥处理,分别为CK(基追比10∶0)、N1 (7∶3)、N2(5∶5)和N3 (3∶7),生育期内总施N量相同,在拔节期追施N肥.[结果]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群体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产生一定的
Population structure determines sugarcane (Saccharum spp.hybrids) yield, of which canopy structure is a key component.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garcane yield and parameters of the ca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单株留叶数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而进行了本试验.试验设置氮用量(N)和单株留叶数(L)两因素,其中氮用量设3水平:N1、N2、N3分别为120.0、142.5、165.0 kg/hm2,N∶P2O5∶K2O=1∶1∶3;单株留叶数设4水平:L1、L2、L3、L4分为16、18、20、22片,共12个处理组合,各处理重复3次.供试品种为K326,采用漂浮育苗,田间管理按照
O2 deficiency (hypoxia-anoxia) is one of the key determinants influencing root growth and functioning during waterlogging.Hypoxia-anoxia induced changes in net K+ flux and membrane potential across th
会议
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沼渣是重要的农业副产品,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对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充分还田利用不仅是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有效促进农田养分良性循环,使农业生态环境处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为此,我们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于安徽省玉米"振兴计划"和农业部玉米整建制高产创建的基础上,实行产学研于一体,合作研发"夏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整建制高产创建"项目。该项目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研究了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进行集成研究夏玉米优化栽培技术。本研究制定了主要技术路线、技术总体构思及实施方案;提出了主
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研究了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农田土壤N2O排放情况。结果表明,麦田土壤N2O排放均在施肥后第3d开始上升,到第25 d与对照差异较小。灌溉条件下,N2O的净排放量小于非灌溉条件。灌溉与非灌溉条件,土壤N2O排放通量峰值及N2O净排放量均随施氮时期后移呈增加趋势。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N2O排放通量与0~10 cm和10~20 cm土壤硝态氮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0~20 c
在传统的甘蔗种植中,蔗农普遍认为氮肥在甘蔗增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获得更高的甘蔗产量,甚至不惜成本重施、偏施氮肥.为了提高氮肥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率,试验以当地甘蔗当家品种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低氮处理:施尿素300 kg/hm2;中氮处理:施尿素600 kg/hm2;高氮处理:施尿素900 kg/hm2.)和3种不同施用方法(氮肥一次施用、氮肥分两次施用、氮肥分三次施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