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下上层海洋结构变化的关键物理过程研究

来源 :第二届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wk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天津远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了“冰基拖曳式海洋剖面测量浮标系统”,即sITP(shallowwatericetetheredprofiler),该系统可以实现北冰洋气象及水文要素的自动、连续测量,记录海冰漂移轨迹,反演海冰变化过程,可以进行冰下0-125米水文剖面测量。由于浮标测量深度较浅,可以布放到水深小于200米的海域,另外,该系统可以直接测量冰下的温盐性质,与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开发的ITP可以做到相辅相成。
其他文献
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段是细粒沉积岩发育的主力层段,细粒沉积岩类型多样。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成分分析、有机碳分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半深湖—深湖相细粒沉积岩进行岩相研究,同时应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沉积环境演化分析。结果 表明:沙三下—沙四上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共发育11种岩相类型,其中以低有机质块状泥岩、中有机质纹层状/
通过对山西柳林沙曲矿区43口钻井以及成家庄、招贤2条剖面的精细研究,结合岩性标志、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测井特征,在研究区本溪组—山西组识别出3种沉积相,即障壁砂坝—泻湖相、碳酸盐潮坪相和浅水三角洲相,以及8中沉积亚相和和17种沉积微相。障壁砂坝-泻湖相主要发育于本溪组和晋祠组;碳酸盐潮坪相普遍发育于本溪组、晋祠组和太原组,尤其太原组广泛发育开阔潮下沉积,且碳酸盐岩厚度和规模逐渐加大,即海侵规
自有卫星记录(1979年)以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开始发生剧烈变化,进入快速变化期。在此期间,大气水汽等能量的经向输送变化被提出作为中纬度和北极地区相互作用及变化的重要表现。本文根据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1979-2015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了北极圈内
河口地区咸潮上溯不仅影响周边的农业生产,而且还严重影响陆地淡水资源,因此分析咸潮上溯的规律以及对河口含氯度的模拟预测对河口地区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磨刀门作为珠江入海八大口门之一,是西江干流的主要出海口。近十几年来,用水量不断增加、上游来水逐渐减少,以及地形变化好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河口地区咸潮上溯越来越严重,本研究以磨刀门水道各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对河口地区含氯度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会议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Flux Observation on Platform in South China Sea(FOPSCS)taken place at a platform,a large number exchange coefficient of momentum,heat and water vapor flux(CD,CH,CE
会议
基于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AM3.0对2002-2003年模拟的全球沙尘气溶胶分布及其变化的评估,通过去除东亚沙漠的敏感性模拟试验来分析沙尘气溶胶的跨亚欧大陆传输的北非、阿拉伯半岛和中亚地区外部源区的沙尘气溶胶对东亚地区大气沙尘气溶胶的贡献.受到大气沙尘气溶胶的跨亚欧大陆传输的影响,青藏高原沙尘外源贡献率最大,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外源贡献率最小,中国南方地区和日韩及邻近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外源贡献率基本
本文运用从头计算(ab initio calculations)和超动力学(Meta-dynamics)方法,对大气中[H2SO4-HSO4]-粒子的微观拓扑结构进行了充分有效抽样。对最稳定结构的[H2SO4-HSO4]-粒子在对流层不同高度和分压条件下自由能的计算表明,其在对流层顶部更容易形成。文章建立的“确定粒子结构-计算结合自由能-分析产生概率”的研究方法,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气溶胶产生和变
期望最大化(EM)算法主要解决的是数据缺失的问题,由缺失数据与已知观测数据构建完整的观测数据,从而解算待求参数,在极大似然值求解过程中,因其较常用的New-Raphson或是Fisher scorning 等迭代方法简单,因此EM算法可以作为一种似然解的迭代求解方法。在测量数据处理中,通常是以高斯-马尔可夫模型作为线性函数模型,当随机误差为异方差时,可以将观测模型用线性混合模型来表示,即观测值期望
本研究在对东南沿海主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火山岩石器及其周边地区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利用地质学和考古学的方法对东南沿海典型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区域交流和人群迁徙进行跨学科的研究。采用岩石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年代学等地球化学“指纹”示踪技术研究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时代人类所制作和使用的火山岩石器(石锛)的产地和交流历史,并进而探索航海术的起源、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由于东南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