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永乐大典》修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它是我国文化遗产中规模最为宏大、卷帙最为繁多的一部大型类书.自古以来经史百家之书经明末清初战乱,存者更是寥寥,故不少亡佚的典籍,仅存于《永乐大典》之中.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佚书385种.直至20世纪30年代,张国淦先生方对《永乐大典》中的方志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辑佚,惜其时不少《永乐大典》残卷尚流散在异邦他域,难以得见,故辑本存在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乐大典》修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它是我国文化遗产中规模最为宏大、卷帙最为繁多的一部大型类书.自古以来经史百家之书经明末清初战乱,存者更是寥寥,故不少亡佚的典籍,仅存于《永乐大典》之中.
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佚书385种.直至20世纪30年代,张国淦先生方对《永乐大典》中的方志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辑佚,惜其时不少《永乐大典》残卷尚流散在异邦他域,难以得见,故辑本存在问题较多.笔者共掌握现存《永乐大典》残卷813卷,《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就是在这-基础上产生的。
《永乐大典》中的方志有两个明显特点:首先是数量多.现存《永乐大典》残卷方志901种,这是一大批早已亡佚的方志,仅存于《永乐大典》.其次是修纂时代早.今存的900种,其中可确定时代的宋元方志有170多种,即使是明志,也修于永乐三年之前.明中叶以后所修方志史料价值无法与《永乐大典》方志相匹敌.长期以来,学术界未能对《永乐大典》方志进行过研究和利用,有的寿门论述方志的文章,对此亦视而不见.为此,笔者编辑整理了《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其史料包括:一、唐宋时期的科皋与教育制度史料,二、农田水利史料,三、仓廪史料,四、地震史料,五、矿产资源史料,六、动植物资源史料,七、封建大家族史料,八、民俗史料,九、古籍版刻史料,十、补正清人方志辑本之遗阙,十一、名胜文物及石刻史料,十二、文学艺术史料。
其他文献
文字除了充分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外,每一个具体的文字本身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彝文的"(旱)"祖字即是此类文字之一,它体现着父系生殖崇拜的内容,反映了父系祖先崇拜。
本文首先论述了彝族之"彝"与彝族古称"夷"的关系,通过彝文"夷"字与甲骨文"夷、羌"两字的对比,论证了作为中国古代族称的"夷"即"羌","羌"亦即"夷";并提出中国历史上的"东夷""西戎(羌)"华夏"及其后的"西南夷"均源于中国史前生息于今金沙江南北的"古夷人",是"古夷人"创造了金沙江文明。
族群是指共享着相同血源和相同文化特征的人类群体.当用族群性的理论来思考彝族文字时,就会发现,彝族文字是族群性的重要标志.认同彝文,就是认同彝族.彝族文字和文献不仅可以被认为是全体彝族所共享的文化传统,而且可以增加彝族的历史自豪感。
中国民族医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国务院、卫生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十分重视各民族医药的继承、发掘、整理和提高工作.本文就中国民族药发展历程及少数民族医药的开发现状进行简述,并提出开发的几点建议。
临床观察应用能恩诺齐胶囊治疗各型颈椎病100例,治愈44例,好转55例,无效4例,有效率96%.本文作一报告.
本文试图从民间传说、古籍文献记载、考古出土文物、民间民俗流传方面说明中国彝族医药渊源流长.同时指出彝族医药为丰富祖国医药宝库作出了积极的重大贡献。
古彝文医药典籍是彝族先民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是了解研究彝族医药起源发展的重要文字依据.本文对古彝文医药典籍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概述。
本文根据发掘整理的若干部彝族医药古籍及古彝文文献记载的医药资料,对其中的彝医基础理论,收载的病种、药物、临床价值等内容进行简介,并涉及少数彝药开发品种及对古籍的发掘整理意见。
日本东洋文库曾分六次入藏《永乐大典》残本63卷34册,本文叙述了东洋文库收集入藏《永乐大典》的过程。
笔者在研究《永乐大典》的过程中发现,乾隆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别集类中有不少遗漏,故在详细研究整理的基础上,辑成《四库辑本别集拾遗》.本文是这部书的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