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采用内镜下碘染色结合指示性活检技术(简称"内镜筛查")进行食管癌筛查的成本效果,为具有不同经济水平的高发区选择筛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食管癌自然史和12种内镜筛查方案的Markov模型,根据10万人理论队列模拟结果,评价不同筛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效果。筛查方案间的差异主要包括:筛查起始年龄(40岁、45岁或者50岁);终身筛查次数(一次、两次、三次或者六次);筛查间隔(5年或者10年);对筛查发现的轻度不典型增生(轻增)和中度不典型增生(中增)是否随访。结果当食管癌内镜筛查顺应性为67%时,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下述方案具有较好的优势:①50岁筛查一次;②40岁或者45岁开始,以10年为间隔筛查2次;③40岁开始,以10年为间隔筛查3次;④40岁开始,以5年为间隔筛查6次。各方案均要求对筛查发现的轻增和中增进行随访。其中,50岁筛查一次,10万人队列中可发现472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增)及以上病变,可使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32%和36%;队列总成本(包括筛查成本和治疗成本)为7585万元,发现重增及以上病变的例均筛查成本为2310元,预防一例食管癌的成本为34149元。40岁开始,以10年为间隔筛查3次,可发现80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增)及以上病变,可使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56%和61%;队列总成本为8750万元,发现重增及以上病变的例均筛查成本为3544元,预防一例食管癌的成本为22679元。结论在我国高发区进行食管癌内镜筛查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效果。综合考虑成本-效果,筛查顺应性,筛查方案的可操作性,当地经济水平及卫生资源条件等因素后,该研究推荐:在经济落后,卫生资源欠缺的高发区,采用内镜在50岁筛查一次;在经济发达,卫生资源丰富的高发区,采用内镜从40岁开始,以10年为间隔终生筛查三次。对筛查发现的轻增和中增分别每5年、3年随访一次。对筛查发现的重增及以上病变,根据《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