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滋阴祛湿热法,是在深刻分析"阴伤"与"湿热"二者内在辨证关系的基础上,将滋阴法与祛湿热法二者合而为一,针对"阴伤"与"湿热"的相互发病关系而给予滋阴与祛湿热的同步而不同量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诊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故本文从理、法、方、药角度对滋阴祛湿热法的演变、形成给予了明晰的阐述,以期对临床指导起着重要的价值.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滋阴祛湿热法,是在深刻分析"阴伤"与"湿热"二者内在辨证关系的基础上,将滋阴法与祛湿热法二者合而为一,针对"阴伤"与"湿热"的相互发病关系而给予滋阴与祛湿热的同步而不同量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诊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故本文从理、法、方、药角度对滋阴祛湿热法的演变、形成给予了明晰的阐述,以期对临床指导起着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复发患者共10例,以C02激光治疗后加用中医补肝肾解毒活血为法,中药汤剂:熟地、杜仲、川牛膝、何首乌、白术、丹皮、赤芍、桃仁、红花、白芍、香附、薏苡仁、丝瓜络、马齿苋等,临证加减,每日一付,水煎口服,30天一疗程.结果:10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零.结论:中药治疗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有明显效果.
紫癜为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系皮肤、粘膜、或皮下毛细血管出血,临床上有瘀点、瘀斑及血肿等表现.皮肤科常见的是过敏性紫癜,是一组各种致敏原引起的、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及细小血管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亦称免疫性血管性疾病,由于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粘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关节痛、腹痛、肾炎等.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本病属于中医之"紫斑"证,又称为"肌衄"及"葡萄疫".由于过敏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论文阐述其临床表现及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荨麻疹的体会.治疗皮肤病既是扶正祛邪的过程。在荨麻疹疾病的急性期,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以祛风清热,散寒,清热凉血为主;而慢性期则以温中健脾,调和营卫,滋阴养血,疏散风邪为主。
颜面再发性皮炎(facial recurrent dermatiti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面部炎症性皮肤病,易反复发作,病因复杂.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可加重皮肤炎症反应,通过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是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回顾了中西医学有关原发性多汗症的历史文献,详细的论述了中西医学对原发性多汗症的生理、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汇总且比较了两种医学对此病的理论源流,从而总结原发性多汗症中医病因病机特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炼有效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慢性热性荨麻疹经年累月反复发作,患者不堪其扰,中西医常规治疗较难收到满意疗效,陈师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工作30余年,用自拟五虫汤加减治疗该病常收效良好.笔者根据陈师治疗慢性热性荨麻疹的诊治经验,进行中医辩证论治,将其分为风热郁肤型、心经郁热型、三焦火旺型、脾胃湿热型、胃热脾虚型5个分型,并论述五虫汤的加减运用,阐述五虫汤治疗慢性热性荨麻疹的心得体会,以期提高慢性热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趾间型足癣常表现为足趾间皮肤浸渍糜烂、发白、瘙痒并伴有特殊臭味,治疗多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但常疗效局限、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经查阅文献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趾间型足癣发病过程中可能有三种状态:真菌感染、细菌感染以及真菌细菌合并感染,因此单用抗真菌药物往往疗效欠佳.谭城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自拟苦矾浸足方外洗治疗趾间型足癣疗效突出.该方由苦参、白矾、生大黄、土荆皮组成,并可临证加减,具清热燥湿、杀虫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多采用清热解毒、滋阴凉血等法治疗,有时疗效欠佳.导师认为,本病为药毒蕴肤,深伏胶着缠绵,耗损阳气,致使阳虚不能达毒外出而发,治宜扶正益气、温阳托毒.临床常用附子、干姜等药物治疗而取得满意疗效,为临床拓宽辨证思路提供借鉴.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和关节病型银屑病等重症银屑病的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其治疗是皮肤科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文章论述1例同时具有3种病情的患者,通过对整个治疗经过的梳理,阐明中医药在重症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治疗体会.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难点,目前临床多以活血化瘀治疗为主,有时效果不佳,笔者根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特点,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以温阳,效果明显.认为阳虚血瘀可能是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一个主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