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岩灶凹陷定量表征和精细地质格架下的油气运移聚集分析关键技术和工业化应用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和大面积连片处理解释已成为油气勘探工作的趋势,从三维地震数据结合探井数据建立起的精细地质格架是目前油气勘探的基础,这也要求必须在精细地质格架下分析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的地质格架数据也为油气系统模拟分析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新一代的油气系统模拟技术可以融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油藏工程数据,快速分析四维空间中烃类流体数量、相态和空间位置,对可能的油气运移和成藏过程进行情景对话分析,找出烃源灶排出油气-已发现油气藏-待发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三者数量、组成(相态)和空间分布关系,从而指导勘探目标优选和降低勘探风险.
其他文献
西江凹陷处于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中西部,凹陷北临北部断阶带,东临惠州凹陷,南接恩平凹陷和东沙隆起,是一个有着很好勘探前景的含油气凹陷.其原油特征多以甾烷系列C27-C29甾烷呈近"V"字形分布,Ts与Tm含量相当,含少量C29藿烷、降莫烷及莫烷.通过对两口井选取砂岩岩屑及泥岩岩屑进行对比发现,两口井砂岩岩屑均存在不同程度上泥岩岩屑混入。西江油田两口井生标异常原因为样品前处理不够规范及样品受到M1型水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其运输及应用中的安全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天然气中的硫主要以硫化氢和有机硫为主,有机硫以羰基硫和甲硫醇等形式存在,具有腐蚀性,这些含硫化合物对其运输、贮存和使用安全及环境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针对东海天然气中痕量的含硫化合物,采用硫化学发光检测器和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研究,相对于其它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更加准确,有效的实现痕量硫
磷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植物的光合作用都需要磷的参与.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成磷事件.然而,关于其中磷质的来源及磷矿的沉淀机制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选择贵州金沙和松桃地区牛蹄塘组磷结核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扫描电镜、XRD及LA-ICP-MS原位成像分析,并依次钻取了磷结核不同圈层的粉末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结核中的主要矿物为磷灰石和石英,不同元素在结
甲烷是地质流体的重要组分之一,在油气藏、变质流体以及岩浆热液中广泛发育.而在地质过程中所捕获的纯CH4包裹体,是重要的压力计,被广泛应用于气藏的古温压恢复中.由于纯CH4包裹体往往捕获于CH4—盐水的不混溶体系中,因而其古温压的恢复主要利用纯CH4包裹体的等容线与伴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交的方法求得.利用激光拉曼光谱便可以直接测定CH4包裹体的密度,进而得到CH4包裹体的等容线。而伴生盐水包裹
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富集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或以游离态和溶解态赋存泥页岩基质孔隙和裂隙中.页岩孔裂隙系统既是页岩气富集赋存空间,也是页岩气渗流通道,因而页岩孔隙特征是控制页岩含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页岩储层微观孔裂隙系统的定量表征尤为重要.为定量化分析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特征,拟选四川盆地南部海陆过渡相龙潭组煤系泥页岩7口钻孔岩心样品,联合采用扫描电镜和氢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方法,同时应用专业
原油裂解模拟实验在以往的研究中并不罕见,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原油裂解生气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而对原油裂解过程中,原油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物沥青的演化特征目前还鲜有报道.对于塔东盆地,大部分烃源岩目前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常规的分析化验很难奏效,这也是该地区油源问题长期处于争议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原油裂解模拟,探讨了原油裂解过程中残余油性质的变化及产物焦沥青的演化特征,并将这些特征用于油岩对比及其它地质问题
索氏萃取法,是最传统也是最经典的萃取岩石中的可溶有机质的方法,其具有萃取效率高、简单易行的优点,但同时其萃取时间过长,使用溶剂量大,且分析结果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基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美国戴安公司生产的ASE-350型快速溶剂萃取仪,针对不同丰度的烃源岩样品进行快速溶剂萃取与索氏萃取这两种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典型的对比试验和效果对比研究。
中国高-过成熟海相天然气主要是原油裂解气,滞留烃是原油裂解气的重要来源,其含量是计算裂解气量的重要参数.同时,烃源岩生烃作用受水的影响明显,源岩水含量对研究生烃机理有意义.本文利用低场核磁共振的手段,通过新建分析序列,进行烃源岩滞留烃及水含量的测定。
会议
油气源分析是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内容,因油气主体属于有机成因,传统研究方法是有机地球化学,特别是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然而,由于有机化合物易受油气混合、降解、热演化等多种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有机地球化学技术在复杂油气源分析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而探索新的复杂油气源研究新方法是当前地球化学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