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产业技术选择管制的概念框架

来源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ww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社会的兴起引起国际社会的新一轮竞争。传统上以物质资源为主要争夺目标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同时信息也加入可争夺的资源范畴之内。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任务是多重的,在物质资源获取能力上要充分重视的情况下,对信息资源获取的能力上同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电信产业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电信产业国际化的竞争环境要求各国存在体现国际趋势的政策与之相适应,电信技术选择管制是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条件,考察国际化环境,以技术的完备市场化发展为目标,以技术选择为突破口的管制政策建构分析。
其他文献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式研究,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熵技术修正的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修正后的权重信息量较之修正前增大,可信度提高.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涉及面广、影响因子多,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能够有效克服指标属性的模糊性,很好地反映出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限制因素.本文构建的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给出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评价等
通过对资源供求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未来资源的来源途径及其特征、不同资源来源的关系以及资源供给原理和约束机制等的分析,得出资源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又不能完全替代;不可再生枯竭是必然结果;新投入资源是基础,循环再生资源是保障;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的必须协同发展才能保障和维持经济正常运行的结论.同时提出:由于静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将引起资源供给渠道、资源供给观念、产业结构、外贸政策、生产观念、消费观念、农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生产领域的能耗强度持续快速下降.本文在假定生产成本函数满足Cobb-Douglas形式的基础之上,建立能耗强度和能源价格以及生产率之间的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利用中国1989-2006年的统计数据定量地分析总能耗强度和各产业的能耗强度与能源价格以及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能源价格上涨和生产率水平提高对降低能耗强度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必将是今后节能减排的
一般认为,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最丰富,抗御技术风险的能力强,因而技术创新能力最强。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呈现U型曲线的特征,即除了大型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优势外,高科技中小企业也具有独特的技术创新优势,技术创新的效率更高。文章对U型曲线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总结了美国、日本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并依据U型曲线理论,分析了对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扶持措施。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已经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异军突起,发展成为亚洲的“硅谷”。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本文首先介绍了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了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方略,文章最后部分主要是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发展对发展中国
集群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位特征,本文认为我国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了高新区第一次创业发展,这种模式的经济绩效在于发挥了高新区的集聚效应、资源效应、创新效应、示范效应、合作效应和创业效应,高新区也逐渐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载体。但是,这种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驱动的发展模式也使我国高新区的自身发展存在自主的产业集群机制和内生创新机制缺失的问题。要推进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我们必须加快高新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来培育先进技术,这点做得很成功。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从外国投资者那里获得了相当多的长期资本投资,而不是短期资本。通过这样做,中国公司已经从外国跨国公司的知识滋出效应中受益,这些外国跨国公司对中国工厂投资并联合生产主要用于出口的产品。作为”开放”政策的一部分,中国开发了一些区域如经济特区,以便从发达国家吸引更多的技术上先进的合资伙伴,这
简要概述广东省专业镇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的三大发展模式,探讨新时期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发展对策。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发展观”,而且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这一新模式有它特有的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指向。由于这一新模式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落脚点、重点和它长远的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或者新的变化,也使我们对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更加深入。因此,需要在这样的新模式中研究科学技术的规划问题,对科教兴国战略进行再认识,以有利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提出了全面科(学)技(术)观,并在深入论述“科学发展观”与全面科技观共同的客观基础以及两者之间辩证关系,具体分析人的现实活动是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三者交互作用产生的整合效应的基础上,批评了“惟一科学”的传统科技观,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全面科技观可能成为现代规划理论基础的观点,为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