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导发展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过电压及绝缘配合学组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运行经验表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在总的跳闸率占较大比例,且绕击跳闸率远大于反击跳闸率.本文基于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理论建立了雷电屏蔽的先导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特高压直流线路雷击过程仿真,并计算了文献中实际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特高压线路存在明显的回头雷击现象,本文所建立的雷电屏蔽模型的计算结果较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运行数据.
其他文献
文章从高压检查专业的角度,对当前形势下天津地区的配电检查工作中发现的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配电网络终端维护方面,指出了为保证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电能质量及维护正常供用电秩序方面应当加强的一些环节.本文对高压检查专业的学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针对油田35kV系统中性点手动调匝式消弧线圈人工调节方式存在的不足,本文从系统正常运行状态和单相接地故障两个方面对消弧线圈的调节原则进行了分析;结合油田35kV系统具体的变电站,利用EMTP/ATP电磁暂态程序计算了系统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电容电流、消弧线圈补偿后残流和位移电压,推荐了消弧线圈的档位调节表;为实现自动选择手动调匝式消弧线圈的运行档位,提出了专家系统的构想.
油田35kV配电系统中性点一般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中存在三相电压不平衡、中性点位移电压偏高的现象.本文首先对三相电压不平衡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以油田某一35kV变电站为例,利用EMTP/ATP电磁暂态程序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出载波通讯用耦合电容器在A,B,C三相的不均衡安装是该变电站中性点位移电压偏高的主要原因,耦合电容器调相安装是解决问题的较好措施,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降低变压器遭受变电所中、低压侧出线近区的大短路电流冲击概率,本文提出了10kV进线保护段的构想,给出了进线保护段的构成;对10kV进线在不同布置、不同导线截面下短路电流的沿线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以确定进线保护段长度;并计算分析了采用10kV进线保护段对变电所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压器的雷电过电压水平在装设进线保护段前后无明显变化.
本文概要分析了10kV配电网中性点高阻接地方式的优点及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定位指示的工作原理,针对应用了高阻接地成套装置的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某变电站10kV配电网,进行了现场人工单相接地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故障选线和定位指示功能,结果表明对于过渡电阻为3000Ω及以下的单相永久性接地故障,该装置可实现准确选线和故障定位.
直流输电系统以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时,会在直流接地极附近的中性点接地变压器上产生较大直流电流,而导致变压器直流偏磁等一系列后果.本文采用复合分层土壤结构模型,基于特定计算模型分析了土壤结构对流入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结构对流入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影响较大,因此在精确计算流入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流时应考虑土壤情况的复杂性.同时,本文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直流接地极附近变电站选址提供理
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全电压起动,即在逆变侧阀闭锁或逆变侧线路末端断线时,整流侧阀控制故障,整流器以最小触发角起动.一旦发生,将向直流线路充电,在极线和设备上产生高的过电压.通过仿真软件PSCAD/EMTDC,计算了全压起动时在阀的高压端、线路末端、中性母线上产生的过电压及通过避雷器的电流及吸收能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理论分析和系统实际试验都证明了调容式消弧线圈存在着把系统谐波放大的问题.使用调容式消弧线圈的中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故障电流电流中含有相当高的谐波电流,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抑制.
以实测结果为参考,基于电磁暂态分析理论并通过数字仿真分析验证了合750kV空载变压器过程中产生持续时间短、振荡频率和幅值很高操作过电压的机理.通过仿真计算再现了750kV线路单相分合操作过电压很高的现象,对750kV线路操作过电压实测和仿真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其原因为断路器合闸电阻未能正常投入.据此,建议及时消除断路器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简述了国家电网公司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750kV官东线单相人工接地试验的试验方法,分析了导致750kV线路工频电气参数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差异的原因.通过将短路电流、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的实测数据与调试前数字仿真预测结果相对比,研究了产生计算偏差的原因,并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RV)再现了单相接地试验结果.另外,本文还对不同运行工况和线路补偿度下750kV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数值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