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Fe-Co磁性合金纳米线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Fe-Co 系列合金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使其在超高密度垂直存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少量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对金属纳米线的磁性能也有一定提升.
【机 构】
: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0
【出 处】
:
第十六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暨第十七届全国微波磁学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Fe-Co磁性合金纳米线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Fe-Co 系列合金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使其在超高密度垂直存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少量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对金属纳米线的磁性能也有一定提升.
其他文献
低维量子磁性材料展示出许多奇特的基态、磁激发和量子相变现象.外加磁场往往可以引起磁转变:在长程反铁磁态,磁场可以引起磁结构的重新取向和自旋极化;对于具有自旋能隙基态的反铁磁体,当外磁场使得自旋能隙闭合,可以诱导从低场无序相向高场长程有序相转变的量子相变.我们利用低温热导率(κ)测量,研究了几种低维量子磁性材料(Nd2CuO4、NiCl2-4SC(NH2)2 和IPA-CuCl3)的磁转变和磁热导行
多铁性材料与磁电耦合效应由于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丰富的基础物理问题而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多铁性与磁电耦合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机化合物和复合材料中,而有机材料中的多铁性与磁电耦合效应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是一类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可以同时具有金属离子的磁性和有机铁电性,因而可以表现出多铁性.
电阻、电容和电感是人们熟知的三种基本电路元件,分别由四个基本电路变量(电压、电流、电荷、磁通)之间的线性关系来定义.1971年,Chua 提出应该存在由电荷和磁通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第四种基本电路元件—忆阻器(Memristor),并把它当作第四种基本电路元件[1].在随后近40年中,忆阻器的概念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近年来,A位有序的钙钛矿化合物AA3B4O12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这源于其特殊的有序结构和广泛的物理性质,例如弱场下的巨磁电阻效应[1],宽温度范围的巨电介质常数[2],温度诱导A–B位电荷转移[3],以及室温下的亚铁磁性质等等.该系列化合物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Im–3 立方晶格)(图1),因而为系统研究钙钛矿结构中相同(A–A,B–B)或不同位点(A–B)过渡金属离子间的磁耦合提供了一个理想的
近年来,由于无稀土 MnBi 基合金永磁材料,具有价格低、耐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备受磁学研究者的青睐.当向MnBi 合金中掺杂第三种元素如Fe 时,MnBi 基合金薄膜在常温下就具有高垂直异向性[1]、高自旋极化运输[2]及自旋产生近藤效应,从而表现出较出较好的磁性能.
自新一代多电飞行器的功率系统、离子发动机、空间反应堆等提出工作温度大于400℃的永磁材料需求以来,高温稀土钴永磁材料一直受到关注,研究人员致力于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开发.国内外高温稀土钴永磁材料Sm(CopFeuCuvZrw)z的成分特征是高钴(p>0.74)、低铁(u≤0.12)、高Z值(z≥7.4),他们的磁体在500℃时的磁能积为小于11MGOe[1-3].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逐渐被重视,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得以迅速发展.因此,为满足相应动力系统的要求以及考虑到重稀土原料的成本因素,无重稀土或低含量重稀土的高性能Nd-Fe-B 磁体的研究逐渐显现重要性.通过以Nd-Fe-B 薄膜为简化的研究体系,可以得到更为直观清晰的微观结构和磁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服务Nd-Fe-B 商业磁体的开发和生产.
Nd-Fe-B永磁体自1983年问世以来,由于其优异的磁性能,广泛应用于在混合动力汽车和风力发电等方面[1].由于2010 和2011年稀土价格的暴涨,人们逐渐开始关注La/Ce 等高丰度稀土元素在稀土永磁中的应用,以期获得更高性价比的磁体.最近,许多学者对Ce 取代对烧结磁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3],但Ce 取代对快淬粉磁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变化关系研究较少.
与烧结工艺相比,快淬法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工艺简单、生产设备少、生产周期短等.快淬过程的冷却速率是影响磁粉磁性能和微观结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而快淬速率对性能的影响有很多研究报道[1,2].由于冷却速率高达近百万度每秒,最佳的快淬速率一般难以控制,因此,实际制备过程中常采用先过淬获得完全或部分非晶条带,然后再经过热处理获得高性能的磁粉.在这种方式下,合适的热处理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热处理条件对
一维磁性纳米线具有高磁化率、高矫顽力、低饱和磁矩和低磁耗等特点,在超高密度垂直存储、传感器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与其它磁性纳米材料相比,Fe-Co 系列合金具有更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但是目前系统地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沉积Fe-Co 系列纳米线的研究还鲜见报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