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尔布安软膏大鼠皮肤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来源 :2011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kpu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巧尔布安软膏反复皮肤给予WISTAR大鼠3个月,以发现其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时效关系、可逆性等;找出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推测临床试验的参考剂量,提示临床试验的检测项目。
  方法:巧尔布安软膏5g、15g、25g/kg·d三个剂量,空白组给与等体积的赋形剂,皮肤给WISTAR大鼠,每天1次,每周7天,连续3个月,停药后恢复期2周。进行一般症状观察,观察计算每周体重系数、每周进食量、主要脏器系数,检测外周血像、电解质、血凝、血液生化学指标,进行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一般症状观察、体重系数、进食量、血液学、电解质、血凝、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等未见与供试品作用有关的检测指标和病理组织学规律性变化。给药组部分指标与赋形剂组比较虽有统计差异,但无剂量规律性,非为供试品引起。
  结论:以巧尔布安软膏5g、15g、25g/kg·d(分别为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的10、30、50倍)连续皮肤给药给予大鼠3个月,停药恢复半个月,其生理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检查未见有巧尔布安软膏引起的明显异常。
其他文献
翻身运动训练是患儿在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而必经的阶段,异常的翻身模式会影响到患儿良好的功能和姿势的发育。有效的翻身训练不仅能改善自身运动能力还能为下一阶段的运动发育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通过分析痉挛型双瘫患儿翻身特点,找出了异常翻身模式的原因,总结了对其康复训练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脑瘫儿童的康复需要康复机构、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家长是最早发现孩子异常,是孩子生活起居的照顾者,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康复治疗中心,治疗师对孩子的治疗时间是有限的,孩子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更有赖于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并照顾他们起居的家长,家长在孩子的康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着重从脑瘫儿童家长如何接纳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如何倾听孩子、如何
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会引起心血管失衡,尤其是颈髓损伤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对通过CSCI患者的导致心脏并发症的病理及病例研究等进行了综述,认为对于CSCI患者来说,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的调节障碍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是否存在窦房结本身功能障碍,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miRNA let-7f对糖尿病EPCs介导的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  方法:⑴动物模型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8-10周龄),连续五天腹腔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对照组小鼠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液。末次注射后3-4天测定血糖浓度,筛选出血糖在280mg/dL以上者作为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待血糖持续升高4-6周后用于实验。⑵EPCs的分离培养无菌分离实验小鼠股骨、胫骨、髋骨
本文对COPD合并哮喘的诊治问题进行了探讨。理论上COPD和哮喘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两者的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种是成年人与吸烟和中性粒细胞相关的疾病,最佳治疗是支气管舒张剂和去除危险因素;一种是儿童时期起源、与变态反应和嗜酸粒细胞相关的疾病,最佳治疗是针对气道炎症。但在临床实践中,要做到不把哮喘“误诊”为COPD,或把COPD“误诊”为哮喘,有时并非易事。而更为复杂的是COPD与哮喘的共存问题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贫血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观察2007-2010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7例,将患者分为高龄组(>70岁)和非高龄组(  结果:高龄组患者术后发生贫血的几率相对较高,其隐形失血量大于非高龄患者。  结论: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更易发生贫血,针对易导致贫血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及早预防和消除不良因素,提高老年患者机体
目的:为减少动脉压迫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皮肤损害、穿刺点出血渗血、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缩短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术肢制动时间、增进患者的舒适度,研究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最佳方法及时间。  方法:各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改进后的方法做比较。传统方法为患者24小时卧床,术后12小时如无穿刺点出血、渗血,可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压迫。改良法为:术后
本文对偏瘫病人穿着长扣及方扣上衣进行了比较,根据病人穿着两种款式的衣服,观察偏瘫病人究竟穿哪种衣服方便,所用时间短。研究表明:偏瘫病人适合穿着开衫方扣的衣服,速度快,穿着成功。
肝血管瘤在临床上较多见,小的病变多无症状,经体检超声发现,较大的病变可造成上腹不适或触及包块。巨大血管瘤可使肝脏显著增大。临床表现,<4cm者多无症状,常于体格检查作腹部超声时偶然发现; 4cm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我科采用放疗已治疗23例肝血管瘤患者,可使病人症状缓解,肿瘤缩小。本文报告了一个特例,并谈了自己的总结体会。
自从1954年12月,Malley施行了第一例亲体肾移植(同卵双胞、未用免疫抑制剂),1988年,巴西Raia施行了首例亲体肝移植(LDLT)以来,此项高新技术相继在日本、香港、台湾、韩国、中国大陆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了起来。手术方式也从左半肝、右半肝、部分肝叶移植到双供肝移植,呈现出技术越来越复杂,供、受体越来越安全,供体选择范围越来越大,手术量越来越增多的趋势。国外报道的LDLT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