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在进行页岩纳米(~0.3-100nm)孔隙结构分析时,常使用低压气体吸附的方法来定量表征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但是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具有单一孔且规则孔分布的材料,对于以纳米孔隙为主且具有强不均质性的页岩样品,低压气体吸附法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充分认识有孔材料吸附理论和孔隙结构表征的基础上,利用低压氮气(N2)、二氧化碳(CO2)和氢气(Ar)吸附法测定了大量实际页岩样品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进行页岩纳米(~0.3-100nm)孔隙结构分析时,常使用低压气体吸附的方法来定量表征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但是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具有单一孔且规则孔分布的材料,对于以纳米孔隙为主且具有强不均质性的页岩样品,低压气体吸附法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充分认识有孔材料吸附理论和孔隙结构表征的基础上,利用低压氮气(N2)、二氧化碳(CO2)和氢气(Ar)吸附法测定了大量实际页岩样品的等温吸附曲线,并根据不同的理论体系,计算了不同模型下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提出了页岩纳米孔隙结构表征更优化的方法,对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泥岩的微观结构特征(如孔隙的分布、有机质与矿物的接触关系、页岩油的赋存状态等)对泥页岩油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尽管电镜扫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这方面的研究,但其成果多以定性为主.过去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泥岩的孔隙进行定量表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本文采用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TSP)来拟合泥岩孔隙的分布,恢复前泥岩的孔隙度为5.75%,恢复后实际为6.07% .此外在常
目前页岩气勘探的主导思想是寻找可压裂的富有机质页岩,而页岩岩相研究是盆地或区域尺度上识别页岩气有利区的的有效技术手段,页岩岩相的精细划分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笔者以四川盆地西南低陡褶带自贡-荣昌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TOC测试等研究手段,分析矿物组成、沉积构造、有机质含量等页岩岩相划分依据,研究不同页岩岩相类型及其特征,厘清
泥页岩是细颗粒沉积物,沉积环境与沉积方式都将控制其矿物、有机质特征及其组合类型.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沙三下、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开展岩石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XRD)和热解等检测,研究岩石的矿物和有机质的特征,剖析岩石中矿物-有机质组合关系和各类泥页岩成因差异.
我国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缺乏镜质体,难以按照常规方法有效的分离有机质并对有机质进行分类.研究人员虽一直强调页岩中不同形态的有机质组分、演化及其孔隙发育特征的重要性,但是鉴于页岩中有机质多为微纳米尺度,研究难度大,故此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贵州正安地区实施的页岩气参数井——安页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岩心样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为研
目前的研究认为,致密油具有近源、广覆式、准连续的成藏分布特征,因此油气来源的判断在致密油成藏研究中似乎不再是一个关键问题.但实际上,在我国很多致密油发现区,基于陆相沉积所决定的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在普遍致密的成藏背景下,往往存在一些物性条件相对较好的"甜点"区域,而这种短距离内储层物性条件的变化,则时常会造成相邻区域油气充注模式的不同,体现在油藏地球化学特征上,同样会表现出一些细微的差别.反而言之
页岩油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以多种方式(包括游离、吸附及溶解态)富集在富有机质页岩为主的地层层系中的石油,属于典型的自生自储油气类型.由于页岩的低孔低渗,泥质烃源岩生排烃后只能部分排烃,造成大量液态烃残余其中.本次研究选择粘土矿物中伊利石与沉积物中广泛分布的有机质之一中的氨基酸(L-赖氨酸)进行复合得到的有机粘土复合体,通过高压排烃后,研究其中的残留烃的特征,以期对高压下页岩油中的资源评价提
近年来,大庆油田开展了致密砂砾岩气勘探及现场开发试验,在徐家围子断陷SS9H、DS20、XT1井等沙河子组实现致密砂砾岩气工业产能的突破.本文介绍了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致密砂砾岩储层微纳米吸附气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情况,对定量评价致密气储层含气性及成藏研究等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煤系页岩气作为页岩气的一种重要类型,其研究程度较低(李玉喜等,2009;邹才能等,2011;陈宗清,2011;张吉振等,2014).我国含煤盆地多,煤系地层泥页岩分布广泛,累计厚度大,常与煤层、致密砂岩层互层,可形成页岩气藏或与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叠置型气藏,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可观.应用有机碳、Rock-eval热解、显微组分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压压汞法、N2和C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薄片镜下观察和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观察两种方法对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大小及孔喉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次试验,分别选取研究区沙一下亚段63块样品(砂岩、碳酸盐岩储层37块,泥页岩储层26块)进行薄片分析和24块样品(砂岩、碳酸盐岩储层19块,泥页岩储层5块)进行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分析.
致密储层(层状和块状细粒致密储层)在降压开采过程中,驱动能量分为明显两段: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为弹性能量驱动阶段;当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时,开始溶解气驱动.根据页岩岩石弹性力学性质和页岩内流体性质等,可对弹性驱动可动油率及溶解气驱动可动油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仅为一种可能性,即由原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理论可动油率,未考虑中间变化过程。天然条件下,由于泥岩和页岩致密、渗透性较差,只有距井筒一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