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马蹄香抗焦虑胶囊的药效学研究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马蹄香胶囊是由蜘蛛香,合欢皮,酸枣仁和灯心草四味中药组成的抗焦虑复方中药制剂.本系列研究首先以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小鼠明暗箱实验从整体水平对马蹄香抗焦虑复方进行了初步药效学评价,结果表明该复方在1.2-4.8g/kg 剂量范围内对小鼠表现出较好的抗焦虑作用.随后利用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Vogel 饮水冲突实验、五甲烯四氮唑(PTZ)辨别刺激拮抗实验进一步评价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抗焦虑作用,结果表明复方在0.75-3g/kg 剂量范围内对大鼠具有稳定的抗焦虑作用.此外,我们采用急性应激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复方的抗焦虑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复方能从神经递质和炎症因子等途径发挥抗焦虑作用.我们的实验研究初步表明,马蹄香抗焦虑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方抗焦虑中药制剂.
其他文献
自豪作为一种自我意识情绪,是将个体把一件成功或积极的事件归因于个人能力或努力时,产生的积极的主观情绪体验。偏见是对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的一种不公正态度。共情是个体对他人情绪理解和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已有研究证实自豪是一个两维结构,根据不同的归因过程分为真正自豪和自大自豪(Tracy & Robins,2007)。自大自豪个体表现出攻击性、敌对、人际问题等(Robins& Soto,2008);真正
医患关系是当前我国社会的重要群体关系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医患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对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职业态度、媒体形象等方面的探讨,并未深入研究医务工作者对医患关系的感知如何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机制,造成了医患关系研究与医务工作者的心理机制研究的割裂。同时,医务工作者研究还存在缺乏实验研究、重复性研究过多等
张日昇于1998 年将箱庭疗法从日本介绍到中国,这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箱庭疗法强调治疗者陪伴来访者制作箱庭、欣赏来访者的箱庭作品、倾听来访者的箱庭故事,由此就可以帮助来访者将自我的心理冲突或矛盾有意无意地进行释放和整理,情绪得到宣泄,问题得到处理,自我治愈力得到发挥,从而达到问题解决和整合自我的目的,为神经症的治疗带来曙光。箱庭超越理论与言语的解释,共感理解与自由与受保
利他行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危机情景下都弥足珍贵,它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有正性意义.因此,探讨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自我控制水平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在过往研究中有不一致的结果,本研究提出,情景类型(危机程度高vs.低)是造成自我控制水平与利他行为关系模式不同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一个预实验和三个正式实验发现,在危机程度高的情景中,个体自我控制水平的下降会增加利他行为; 在危机程度低的情
随着决策者的“生态理性”假设和“决策行为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反应”观点的提出和逐渐被接受,情境对个体决策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启动技术来操纵情境因素,采用直觉性和分析性决策研究中的常用实验范式——比率偏差任务,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分别使用词语启动和图片启动的方式),共抽取134 名被试,采用2(情境启动:紧急应激,日常消费)×2(决策策略:直觉,分析)的双因素混合设计,
心理和谐是个体的心理平衡状态及调适过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民族和谐边疆稳定的重要基础.为了解边疆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状况及特点,本研究在我国的5 个边疆省区抽取5745 名民族居民,采用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表明,边疆民族居民心理和谐分数(3.66±0.54 分)处在不确定到比较和谐区间内;29.30%的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程度较高;60.80%的民族居民心理基
国外对12 岁以下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认同研究颇多,而中国民族认同的研究多集中于青少年和成人,对12 岁以下儿童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在梳理国外儿童民族认同发展理论及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中国3-12 岁儿童民族认同的发展要素及研究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民族认同的发展取向理论为基础,国外学者采用“娃娃研究范式”及其变式等方法对儿童的民族认同进行研究。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认为,3-12 岁儿童的民族认同发展是分阶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是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一个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向子女传递民族与种族社会化信息的方式,可能既有直接,也有间接的方式。直接方式传递的信息内容涉及到民族与种族社会化信息的各个方面,间接方式传递的信息目前主要涉及到文化社会化方面的信息。其传递方式、信息类型等存在年龄差异。在孩子较小的时候(2~6 岁)为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儿童中期至成年早期以直接传递为主。总体
民族社会化感知是指少数民族儿童对父母向他们传递的有关民族特征方面的信息的认识。以中国景颇族聚居地的景颇族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个实验考察了民族社会化感知的特征。实验1 采用开放式问答,对159 名景颇族、傣族和汉族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目的 是搜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时所发生的冲突故事,并从中梳理有关景颇族人的刻板印象或偏见。实验2 在实验1的基础之上,编制了景颇族同学与傣族同学在宿舍发生的
民族社会化经历是指少数民族孩子对父母所传递信息的感知,这些信息涉及民族特征及民族之间的关系,包括促进和睦、促使不信任、文化社会化、接触他族和偏见准备五类。积极心理健康是由情绪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组成的心理健康征状。本研究采用《民族社会化经历问卷》、《民族认同问卷》、《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自尊问卷》,对818 名藏族中小学生进行考察,目的 是分析民族社会化经历、民族认同、自尊与积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