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来源 :第九次全国小儿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单用拉米夫定和普通干扰素联合或序贯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与自身对照分析法总结疗效。按入选标准:①年龄大于3岁;②血清HBV标记(HBVM):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且血清HBV DNA阳性;③治疗前ALT大于正常上限2倍;④既往无抗病毒治疗史;⑤抗病毒治疗达6个月以上;⑥家长知情同意用药,共有96例纳入本研究。入选时年龄2.4~16岁,平均8.96岁;治疗时间6~36个月,平均14.65个月。其中88例单用拉米夫定(LAM):8例用普通干扰素-α(IFN-α)联合或序贯治疗。LAM剂量3mg/Kg·d,口服.qd;IFN剂量3MU.深部肌注或三角肌注射,qod。治疗前后定期随访检查病毒学标记(HBVM定性和HBV DNA定量)、肝功能(ALT等)、体格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辅以肝脾B超、肾功能和HBV变异株等检测。 结果:LAM单药治疗组中.50例(50/88,56.8%)有效,其中4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弹(4/50,8.0%),7例停药后复发(7/50,14.0%),持续应答率为44.3%(39/88),其中4例伴肝炎病情反复,1例证实为YVDD变异;38例(38/88,43.2%)无效,其中1例证实为YMDD变异,但不伴病情反复。39例LAM单药治疗持续应答者中,HBsAg阴转率为17.95%(7/39,1例为一过性阴转),临床痊愈(抗HBs阳转)率为5.13%(2/39,分别随访18月和13月)。治疗有效组治疗前ALT水平明显高于与无效组,而治疗前病毒载量无差异。另8例IFN-α治疗患儿,除1例自发性HBs阴转而HBVDNA和HBeAg阳性者单用IFN-α治疗外,其余联合或序贯拉米夫定(1例加用胸腺肽),其中4例有中度慢性肝炎,多因单用1种药物疗效不佳或持续不出现抗HBe时采取联用方案,均获得病毒学应答。 结论: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肝有明显疗效,除可使ALT复常、HBVDNA和HBeAg阴转、甚至HBsAg阴转外,还可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当肝病较重或单用LAM疗效不佳或不能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时可依据患者病情考虑采用LAM和IFN-α序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pHBV1.3质粒转染Huh7细胞,在转染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替比夫定,然后在不同时间段脱察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FQ-PCR)定量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拷贝数,Southem blot分析转染细胞中HBV复制中间体。结果:替比夫定减少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病例选择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未接受过抗乙肝病毒治疗。应用替比夫定600mg/d,每日1次口服,治疗36周20例,24周20例,12周10例,8周5例,共55例。观察血清HBV DNA水平,e抗原血清转换及肝功ALT变化。结果:55例治疗前HBV DNA基线值7.23±0.4(olg10),经4、12
目的:观察和对比单用替比夫定与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替比夫定组15例,单服替比夫定,600mg每日1次,联合组18例,替比夫定加胸腺肽αl,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用26周,并继续服替比夫定。结果:替比夫定组和联合组24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92.3%和94.3%(P>0.05); 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5.4%和96.2%(P>0.05);HBe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病理机制和细胞因子变化在非酒精性肝炎(NASH) 发病中的意义,并观察对其进行免疫调整的初步结果。方法:(1)选取6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者,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红细胞CD35分子水平,同时测定血清IL-6,IL-8,TNF仅及CIC,并与30例相同年龄组之正常人对照。(2)随机选取25例NASH者,给予小牛胸腺肽50mg/ml,肌注/每次,每周2次×16周,并口
目的:探讨大剂量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诊断为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大剂量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d静脉滴注,常规剂量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d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疗程个1月,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大剂量组在肝功能恢复,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
探讨腹腔镜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的诊治及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鉴别作用。方法:对3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14天以上,黄疸消退不明显的巨细胞病毒肝炎(淤胆型)患儿,临床上不能排外胆道闭锁,采取腹腔镜直视下胆道冲洗和胆道造影术。结果:20例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12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后经内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经内科治疗,疗效不明显者,可行腹腔镜下
目的: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例亲属活体供肝儿童肝移植手术经验,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完成的11例亲属活体供肝儿童肝移植供受体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本组男5例,女6例。肝移植年龄6个月~14岁,体重7~42kg。术后8例用他克莫司(FK506)及强的松,3例用环孢霉素A(CsA)及强的松等抗免疫排斥。结果:11例供体均顺利出院,健康生活,无并发症发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新生儿预防效果。方法:检索常用的医学数据库中收集的随机对照试验,综合分析各试验的结果。结果:检索到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比安慰剂或无干预措施预防11个研究,多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比单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2个研究,血源疫苗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比安慰剂或无干预措施预防有3个研究。16个研究均报道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或血源疫苗加乙型肝炎免
本文对胆道闭锁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内容进行分析,指出Kasai术是胆道闭锁的首选治疗,或可使患儿获得痊愈,或为肝移植赢得宝贵的时间。术后药物综合治疗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而肝移植的成功明显改善了预后。但在现有条件下,加深对胆道闭锁病因学的认识,努力提高早期诊断的水平,不断改进肝门空肠吻合的技术和围术期处理,仍是大有作为的。
我国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感染率较高。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肝炎的一个常见病因。本文对2000年4月至2008年1月在地坛医院肝病科住院的儿童肝炎患儿进行CMV-IgM检测,确诊巨细胞病毒肝炎病例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现通过临床分析,指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肯定,作用迅速,安全性好,可作为治疗小儿CMV肝炎的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