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俄文“中国学”书刊的国际交换回顾与展望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_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统计,1949至1986年,俄罗斯总共出版包括历史、法律、哲学、外交关系、民族、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汉学图书有1 800种之多,虽然国家图书馆俄文文献中有不少中国学图书的收藏,但我们对在这37年间俄罗斯出版的中国学文献的收藏还不完整。本文回顾了国家图书馆俄文学文献交换简史,介绍了获取俄文中国学文献的途径,并就国家图书馆俄文学文献交换的未来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这些年随着国家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重视,各级地方财政对于图书馆的投入加大,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量持续增长。目前图书馆市场的年销售码洋约50亿元,占整个图书市场1/10的份额,可以说图书馆已经成为国内团购市场的主力军。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实现文献资源建设这个目标,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作为供需双方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本文就如何把握好这种关系进行探讨。
随着当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形象地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记忆正在成为现实。在这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文字资料,视听资料无疑具有全新的效果和意义。目前国内大部分视听资料的相关工作仍然比较滞后,仍囿于传统资源的采访方法和思路,这也使得视听资料的采访工作整体上处于简单的购买、接收缴送样本阶段,缺乏新的思路和方法,严重制约了国内视听资料馆藏建设的主动性。本文分析了图书馆视听资料采访的现状,强调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或所属的公共部门,为了履行其职能或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依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在财政的监督下,从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或服务的一种经常性活动。政府采购旨在花最少的钱买到质量高的商品,达到节约财政、遏制腐败、提高政府效率、维护客观公正的市场环境、增加全社会效用的目的。所以图书馆界对这种“阳光下的交易”,理论上说应该执欢迎的态度。“政府采购”在图书馆界从无到有,
开放存取作为一种新的学术信息共享的理念和出版机制应运而生,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可获取的开放存取资源日益增多,形式多种多样,质量和学术影响也日益提升。对于资金短缺的图书馆来说,有效开发和利用开放存取资源将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开放存取资源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并就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路径进行浅谈。
本文简述了韩国中国学研究发展简史与中国学图书出版状况,介绍了韩文中国学图书采访工作现状、途径及方法,并就韩文中国学图书采访工作中所遇到问题进行探讨。
从p-first到e-first和e-only及网络技术的更替,传统图书馆正在开始蜕变,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环境的变革,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正在受到挑战。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就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应对策略进行浅谈。
国家图书馆二期馆舍于2008年9月9日向公众开放,自此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一期(总馆南区)、二期(总馆北区)和文津街古籍馆三个馆舍,办馆理念和业务格局也随着新馆舍的落成在不断调整更新,总体形成一期馆舍以服务研究型读者为主,二期馆舍以服务普通公众为主,文津街馆舍以古籍业务与服务为主的格局。国家图书馆业务格局的变化对文献采访的影响是首要的和直接的。本文分析了国家图书馆业务格局的变化,并就中文文献采访的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产出的加速增长,科技期刊的出版量和品种数也在迅速增长。而科技期刊又是科技人员了解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获取情报资料的重要信息源。因此面对如此众多的科技期刊资源和国家有限的经费投入,如何选择适合我国科技发展和科研人员需求的高质量科技期刊,是图书馆人面临的困境。图书情报界急需以全新的视角对科技期刊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用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出发,从有针对性
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投入,因此图书采购毫不例外地被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从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开始实施,沿海许多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就纳入了政府采购范畴,比如广州图书馆图书采购政府招标已进行6年,该项工作通过图书馆界6年的实践和探索,也充分彰显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目的,即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
期刊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当今数字环境下,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多,逐渐占据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体。数字化的期刊资源在期刊采访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印刷型纸本期刊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学科种类。在这种电子化和传统型期刊资源并存的环境下,如何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和机遇,深化期刊文献采访工作,满足数字环境下用户的新需求,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