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两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站在资源生产率的视角来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共同本质在于提高广义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不同点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突破点等。文章通过理论模型、情景分析和实证研究三种方法,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的途径。文章认为,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来提高碳生产率是可行的,其效果是资源效率效应和资源结构效应的叠加,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共有四种不
【机 构】
: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两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站在资源生产率的视角来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共同本质在于提高广义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不同点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突破点等。文章通过理论模型、情景分析和实证研究三种方法,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的途径。文章认为,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来提高碳生产率是可行的,其效果是资源效率效应和资源结构效应的叠加,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共有四种不同的情景,而我国1991-2005年的数据则体现了这四种不同情景。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其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日本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其“空间关系”重组的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社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和大流动,人量农村人口举家离村,进入城市,遂导致城市和农村同时出现了所谓“过密”和“过疏”问题。在理解和界定过疏问题时,人们往往强调其人口减少和过疏地域经济衰退等方面的意义,笔者认为这样很容易
本文依据2005年初北京市流动民工调查资料,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流动民工进行分析。本文不仅有对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现状的静态分析,也有对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过程的动态展示,分析影响流动民工社会网络建构与拓展的因素,还有在前两者基础上的流动民工社会网络功能分析,进而对“流动民工依赖社会网络”的现象进行解释。主要结论是:(1)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以地缘关系网络最为主要,社会网络局限在职业范围内;(2)流动民工
本文首先论述了知青苦难很大程度源于一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城乡间不平等的现实关系。然后论述了知青在遭遇乡村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情况,从中看出知青在农村的劳动并不是一次有益的职业经历;随后又讲述了知青的城乡关系情结。接着从社会苦难角度来透视城乡关系;又讲述了城乡关系给乡村带来的苦难模式;就现状即对己有城乡关系及其研究进行反思,也对知青及研究者自身进行反思。
本文运用以人为中心的内源发展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对少数民族社区发展中的文化和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在少数民族社区推行的国民教育进行反思性批判,试图说明在少数民族的社区发展中,忽视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的作用,单纯靠现代文化教育和外来知识的灌输,并不能真正解决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以人为本的内源发展观重视传统知识和地方性知识的价值,主张在尊重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符合少数民族需要的文化教育,以培养他们
白族地区的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其主体是农民。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工商业社会,中国正在加速推行着市场经济体系。白族农民是否具有商业智慧?在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他们能否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本文通过对一位白族农民段绍升的商业智慧的分析对此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段绍升是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白族村民,1938年生,高小文化程度。他小时候受到祖父经商意识的熏陶,集体化年代这种经商意识受到压抑,自
本文对江苏省各投融资主体的资金余缺情况,融资总量与融资方式变迁的特点以及各交易主体投融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近年来房地产业对整体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日益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本文就当前房地产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安排,其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在肯定利率市场化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同时,更要充分估计到利率市场化对社会需求扩大、国有企业生存和商业银行经营等方面所形成的压力。因此,中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应密切结合经济实际,做好相关性改革与制度安排,以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本,促进利率市场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如何科学构建以及规范性运作问题却仍在探讨中。本文认为多元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符合我国的国情,总体设想是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互助性担保为辅助,商业性担保积极参与,能够有效控制、分散和化解风险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
现代军事装备的设计、开发、生产费用高昂,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也不低,造成了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不断增长。现阶段,大多数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方法是使用CALS技术和维修技术的改进来降低维修费用和延长装备的使用年限。由于技术的限制,通过以上方法来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空间已经有限,因此可以从装备物流角度来考虑,即通过降低运输费和存储费用降低寿命周期费用。运输费和存储费用分摊到每个装备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大量的装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