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治疗环状混合痔118例

来源 :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长期临床研究,不断探索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方法,经临床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分段分离外切内扎疗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病合并糖尿病原学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于本院肛肠外科的肛周脓肿患者,分为糖尿病组(研究组)及非糖尿病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临床信息及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性.结果: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合并内科疾病高于对照组(P<0.05);对疼痛感知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
肛肠疾病因发病于隐私部位、其理论知识抽象、课堂教学时间短、临床实践机会少、易学难精,使得肛肠外科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医学临床课程,现根据我科临床教学中的心得,归纳肛肠外科目前使用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引起同行对肛肠外科教学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目的:观察肛瘘术后患者应用自制中药方湿敷的治疗效果,探求有效的治疗肛瘘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方法:将16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治疗组术后用自制中药方湿敷,对照组用复方黄柏液湿敷.对治疗后第1、3、7、10天,术后疼痛、水肿、渗液及第21、28、35天创面愈合等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术后疼痛、水肿、渗液及创面愈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中药方湿敷
目的:探讨小儿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共收入156例小儿肛周脓肿患儿,将98例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的患儿设为实验组,另外的48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儿设为对照组,手术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8例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的患儿(实验组),全部有所好转,治愈率为97.96%.48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儿(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1.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肛周脓肿术后均为开放性伤口.用药换药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肛肠科医生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及分泌物渗出、促进早期愈合的药物和方法,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伤口变化情况可辨证分为三期,疮疡祛腐期、生肌长肉期、收口敛皮期,依此给予选用恰当药物进行换药处理,效果满意.
目的:观察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65例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一次治愈,无明显后遗肛瘘,无复发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论:一次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可靠,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痛苦.
目的:观察全程虚挂与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全程虚挂法;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法,比较二者术后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伤口炎症反应程度评价、疼痛程度评分、切口愈合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肛门功能.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术后炎症反应及伤口疼痛程度评分、
患者肛周脓肿感染范围大,脓腔深,加之患者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大便不成形,切口易感染,愈合慢,能达到一期愈合实属不易。予以急诊手术,防止了脓腔进一步扩展,手术仔细、彻底,引流通畅。
疮疡是对各种化脓性疾病的总称,目前西医采用的抗感染联合抗炎治疗总体疗效不理想,且外科切开排脓痛苦、花销相对较大,中医治疗各家皆知需清热利湿解毒,却不知"活血"之法,即使能管窥古方,类用活血之法,却不知"活血"之妙在何处,本文就"行血则便脓自愈"发散思维引古文,寻现代医学证据阐明导师林爱珍"治疮疡须活血","治痈不行血,非其治"的思想.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病原菌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科确诊肛周脓肿98例病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结果:经有效培养,2天后细菌检出阳性的为81例(占82.6%),检出细菌最多为:大肠埃希氏菌56例,占69.14%;产酸克雷伯杆菌9例,占11.11%;肺炎克雷伯杆菌8例,占13.11%;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4.93%;中间链球菌3例,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