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测定本品PEG-IFN-SA中残留游离IFN-SA对其体外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Gel-HPLC分离纯化PEG-IFN-SA,分别收集相应的Di—PEG—IFN—SA、PEG-IFN-SA和IFN-SA保留时间的组份峰。分离后的三组分按一定稀释倍数稀释后,分别测定其抗病毒活性(对WISH/VSV的保护作用),并计算生物活性单位。以PEG-IFN-SA原液100μl(0.5mg/mL)的总活性
【机 构】
:
重庆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00 重庆富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重庆 4000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定本品PEG-IFN-SA中残留游离IFN-SA对其体外活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Gel-HPLC分离纯化PEG-IFN-SA,分别收集相应的Di—PEG—IFN—SA、PEG-IFN-SA和IFN-SA保留时间的组份峰。分离后的三组分按一定稀释倍数稀释后,分别测定其抗病毒活性(对WISH/VSV的保护作用),并计算生物活性单位。以PEG-IFN-SA原液100μl(0.5mg/mL)的总活性计算每个组份回收的总活性百分比。
结果:通过Gel-HPLC可以有效地分离IFN-SA和PEG-IFN-SA,其中IFN-SA保留时间为17.7min,PEG—IFN-SA保留时间为12.1min,两者分离度大于1.5。PEG-IFN-SA原液经Gel-HPLC分离纯化后,由色谱分离图分析可知相当于游离IFN-SA的组份峰约占1.0%的比例。在体外抗病毒活性测定中,经计算可得峰2组份(PEG-IFN-SA)回收活性占96%,峰1组份(Di-PEG-IFN-SA)回收活性占1%,峰3组份回收活性占0.01%。用RP-HPLC进行PEG-IFN-SA纯度分析,测得游离IFN-SA残留量低于0.1%。
结论:游离IFN-SA残留量低于0.1%,且回收的峰3无抗病毒活性。因此,峰3中无游离IFN-SA可能是其他小分子物质。三次重复实验证明,PEG-IFN—SA原液抗病毒活性可达7.8×106IU/mg,无游离的IFN-SA残留对活性影响。
其他文献
鼠疫菌F1抗原和V抗原是两个主要的抗鼠疫保护性抗原。通过氢氧化铝佐剂吸附15μgF1、15μgrV、15μgF1+15μgrV抗原,分别制成鼠疫单组分疫苗和双组分疫苗。采用2剂(0,2周)皮下接种途径,分别免疫NIH小鼠和豚鼠,以皮上划痕人用鼠疫活疫苗1剂免疫作为对照。免疫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滴度,与此同时,使用强毒鼠疫菌141株对豚鼠进行皮下攻击,以观察疫苗效力。小鼠血
目的:建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血清学效价检测方法(PSPT)并与改良小鼠脑腔攻击法(MICA)相比较,对其适用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方法纯化出百日咳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索(FHA)。用纯化抗原包被酶标板,以羊抗鼠IgG酶标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检测小鼠抗PT抗体和抗FHA抗体的ELISA间接法,并对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PSPT法,并与MICA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索氢氧化铝佐剂戊肝疫苗的免疫原性与疫苗中PO43-浓度的关系,并探讨抗体滴度与抗原在羊淋巴液中吸附率的相关性。方法:用不同浓度PO43-处理氢氧化铝佐剂制备试验疫苗,腹腔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定量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血清抗体滴度。用钼酸铵还原法检测疫苗离心沉淀中的磷含量。采用兰格缪尔方程计算抗原在佐剂表面的最大吸附量(rm)。用ELISA法定量检测试验疫苗在羊淋巴液中的抗原吸附率
目的:观察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CTN疫苗株]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抗体持久性。方法:对45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300人(试验组)接种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CTN疫苗株\],150人(对照组)接种进口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纯化疫苗,按照0天、3天、7天、14天、28天免疫程序。观察每针次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0天(首剂接种前)、3天、
目的:探讨单价羊株轮状病毒活疫苗(LLR)在无菌兔体内的的免疫原性效果,建立研究人RV疫苗保护性免疫机制的新型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无菌兔傲为实验模型,随机将无菌兔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接种LLR疫苗。利用ELISA检测接种LLR后无菌兔血清中IgA和IgG滴度及便样中RV抗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兔外周血CIM/CD8比值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轮状病毒VP6蛋白来观察轮状病毒疫苗是否
用含不同浓度的牛源性血红蛋白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最大增殖浓度和倍增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培养液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5mg/dl时小鼠骨髓瘤细胞生长较好,细胞最大增殖浓度在1.2×106/mL以上,倍增时间小于20h,当培养液的血红蛋白浓度为6mff/dl时细胞生长抑制,细胞最大增殖浓度和倍增时间为6.7×105/mL和21.6h。由此可见,培养液中
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HN10全基因组分为4个片段,按照它们在基因组上的顺序依次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并将G-L间隔区的非编码区替换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CFP)的核苷酸,构建出表达GFP的重组狂犬病病毒HN10株全长基因cDNA真核表达质粒;同时,在全长cDNA的两侧嵌入锤头状核酶(HarnRz)和丁型肝炎病毒核酶(HdvRz)的序列,并置于CMV启动子的控制下,构建
在1969-2008年间,我们从全国各地共分离到60株街毒株,其中从犬脑中分离到41株,鼬獾中分离5株,人脑中分离到4株,鹿脑中1株,我们对这61株狂犬病毒株的N基因的进行了序列测定,初步分析后选取26株代表株与GenBank得到42株中国毒株N基因序列共计68株序列进行全面的进化分析。以探讨中国狂犬病毒株的基因分型和分组情况、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进化。结果表明:我们发现目前分离的中国毒株都属于基因1
目的:构建抗CD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方法:分别扩增人IgG1κ抗体恒定区基因和抗CD4鼠单抗可变区基因并采用SOE(Gene splicing byovertap extension)法进行拼接,然后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OptiVECTM-TOPO和pOptiVECTM-TOPO进行连接。将构建的抗cD4真核表达载体pOptiVEC-H和pcDNA3.3-L以及pOptiVE
本实验通过DNA重组技术从一株可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细胞(G6)中扩增出了抗体的VH,VL基因,通过重叠PCR使连接片段与VH,VL连接成单体ScFv。经测序证实VH,VL为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命名为ScFv-G6。将scFv-G6连接转化PET/26b质粒,构建了抗体的表达载体,命名为PET/26b/ScFv-G6。用这一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Ni-亲和柱纯化后,小鼠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