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用高分子材料PU的光稳定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ch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考察文物保护材料——PU的光稳定性,文章采用UVB紫外灯对PU进行人工光老化,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ATR-FTIR)和漫反射光谱技术跟踪监测了PU的光老化过程。同时测量了材料在光老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最终得出了PU材料的光稳定性尚待提高的结论。
其他文献
淹城遗址城墙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我们拟采用生态技术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城墙在修复的基础上,采用植被结合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加固城墙以防冲刷和水土流失,最终达到城墙岸坡稳定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土体要求的和谐统一。
清·铁保《晚节先生道》这件书法作品,其画心质地非一般纸本而是洒金蜡笺,残破严重,又是用牛皮纸托的画心,修复这样的书法作品对于笔者而言还是尚属首次,也是一个较难抢救的例子。在修复中步步谨慎,不惜工时地避免影响古字画的诸多因素,注重科学保护技术。不惜成本地选用优质材料,以便传世更久。鉴于此书法作品修复中的技术难度,修复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常见到的问题,本文简述修复的操作过程,为类似的书法作品修复给同行提
出自台湾海峡海底的史前哺乳动物骨骼及部分矿化的骨骼化石由于年代久远,曾受到盐和水等的侵蚀,在博物馆自然保存状况下,发生酥化、开裂等劣变情况。我们用复合硅酸乙酯和有机氟材料等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常州市武进淹城博物馆馆藏的一艘春秋时期的独木舟,简单叙述了对其修复和保护的工艺过程,并进行了一些总结。
使用海藻胶和化纤纸对字画实施揭前的整体加固是一门新引进的技术,同时也是对传统修复技术的一项补充,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证明,使用新的技术可以弥补因传统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而引发出来的弊端,对破损十分严重的纸本画起到了修复中的保护作用。
《黄慎竹鸟图》是个人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由于原件破损较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并且遭到虫蛀,修复难度大。现将修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从100份材料中分离筛选得到了10株产细菌纤维素的菌株。其中,两株X5和X8具有较强的细菌纤维素生产能力,初步鉴定为乙酸茵属微生物。初步加固试验证明,X5和X8对糟朽丝织品文物起到了一定的加固作用。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作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第一手资料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记载了文物上的各种信息,还记录保护修复工作的全过程。用科学的方法构建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文物保护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
本工作介绍了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技术(EDXRF)无损测定瓷釉化学组成的机理,同时采用该技术分析并讨论了明末清初青花色料的变化情况、雍正官窑瓷器不同品种透明釉之间的关系及清代官窑不同品种青釉瓷的配釉特点。
对在江西靖安东周墓葬群的发掘过程中发现的未知绿色晶体文物,采用一系列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检测,包括电子显微、X射线能量色散谱、显微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广角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别从形貌、组分、官能团、晶格结构、热重、电子结合能等方面进行了检测,并初步判定了该样品的组分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