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鳗苗网兼捕鱼类组成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评估长江口鳗苗网对兼捕鱼类的危害性,2011年2-3月,在长江口选择8个鳗苗网站点对兼捕鱼类进行采集.收集96网次,采获兼捕鱼类3755尾,隶属16科,35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2种,河口性鱼类14种,洄游性鱼类3种,淡水性鱼类6种,渔获物中主要为稚鱼和幼鱼.渔获物中兼捕经济鱼类20种,平均每网24.10尾,占总渔获量的61.60%。另外,采集到鳗苗182尾,平均每采集1尾鳗苗,兼捕经济鱼类12.71尾、刀鲚6.60尾。结果表明,鳗苗网对经济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个体损害较为严重,尤其以对刀鲚幼鱼损害最大,这也是导致刀鲚成鱼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有关渔政部门限制鳗苗网的数量和作业时段,并严格控制网目尺寸。
其他文献
农业科学育种试验需要设立大量的试验小区,为满足小区试验中播种不同品种种子的要求,育种播种机应具有频繁换种、且不混种的功能。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也是解决小区播种的根本。针对北方小区播种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款垄三栽培配套育种播种机插装式排种器,该排种器结合了垄三栽培模式的特点,其壳体采用透明材料加工而成,方便观察排种器内是否有残留种子,同时减少了自身重量;采用插装方式进行清种、换种,整个过程只需
为了使大豆产量有所突破,需要在缩小行距和增加密度的条件下,探索一条大幅度提高单产的栽培途径。为此,进行了此项研究,以期为大豆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2010~2011年,在平作条件下,以铁丰31、铁豆63和沈农12等3个亚有限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不同密度(15、20、25万株/hm2)及不同行距(30、45、60cm)处理下,研究密度和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大豆品种形态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合丰25、黑农44、晋豆21)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于大豆始荚期至鼓粒期进行中度和严重土壤水分胁迫试验。  研究分析表明,干早胁迫下一级抗旱类型的晋豆21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同一水分供给条件下,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POD活性均高于抗性相对较弱的黑农44
笔者对夏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进行了数学模拟,试验在柳丰种业品种展示田中进行。供试品种为滩科8号和中黄13。6月22日播种,9月30日收获。6月27日~9月30日取样15次,烘干称重。滩科8号和中黄13苗期(出苗~始花)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积累量仅占成熟期生物量的14.46%,单株日增重O.15g;花荚期(始花~开始鼓粒)生长加快,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积累量占49.30%,单株日增重O.5Og
四川省大豆种植方式主要是玉米套作大豆,其面积潜力在66.7万hm2以上,种植模式有“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蚕豆/玉米/大豆”、“小麦/玉米/大豆+甘薯”,在这几种模式中,大豆均套种于植株高大的玉米林中,其共生期在50~60d.因此,要实现玉米套作大豆双高产高效,必须开展玉米套作大豆配套品种合理搭配、带宽优化、播期协调、复合群体配置等相关技术研究。笔者利用本院最新培育的耐荫高
硅素是水稻良好生长的必需元素。国内外对有关硅对水稻形态、生理等研究也较多。近年来,也有关于硅对甘蔗、小麦、花生、大豆、玉米、芝麻、棉花、烟草、某些树木及豆科牧草的报道。目前研究表明土壤有效硅对大豆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有影响。本文用有机硅4种浓度浸种,即处理1 (1/1250)、处理2(1/2500)、处理3(1/5000)、处理4(1/10000),用清水浸种作对照(CK)。用有机硅3种浓度作叶面喷
调节剂能够提高大豆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对氮素的还原和转化能力,改变内源激素含量,减缓叶片衰老,增加产量。为明确调节剂对大豆籽粒中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SOD摸拟物(SODM)、氯化胆碱(Cc)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等,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进行叶片喷施,研究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利用2004-2009年“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四个季度所获得的1119个站位的鱼类调查资料,结合对东海海域166种重要鱼类营养级历史数据的修正,探讨我国东海区海洋鱼类的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该166种鱼类隶属于17目69科,鲈形目最多(32科81种)。根据其食性将其划分为6种食性类型。该海域的鱼类营养级可以分为4类,根据国际标准,在营养级历史数据修正过程中将海洋植食性生物
本研究采用自行开发和其他学者报道的754个微卫星标记,利用虚拟测交策略和鳙、鲢正、反杂交F1家系各77个子代,分别构建了鳙雌、雄连锁图谱以及性别平均图谱。鳙性别平均连锁图谱中共定位了663个微卫星标记,标记间平均图距为2.9cM。鳙雌性图谱长度为雄性图谱的1.12倍,雌、雄性别之间的重组率之比约为1.10:10。本研究获得了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鳙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其连锁群数目与缩(2n=48)单倍体
本研究选取一对长江野生鳙亲本繁殖的F1代三龄鱼为QTL作图家系,利用微卫星标记构建了1个鳙平均图谱。所选用的微卫星标记来源于本实验室的一个高密度缩遗传图谱,选取标记时尽可能覆盖鳍所有连锁群(染色体)。利用JOINMAP3.0软件,LOD=4.0构图,最终图谱共定位198个标记,分布于25个连锁群,接近编(2n=48)的单倍体染色体数。在此图谱的基础上利用MAPQTL6.0软件进行了鳙5个生长性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