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国内外搜集到的50个芦笋品种,从抗芦笋茎枯病、褐斑病、茎基腐等方面进行比较,旨为今后芦笋品种的选育和芦笋生产中品种更换提供依据.
【机 构】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0
【出 处】
:
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芦笋发展与战略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国内外搜集到的50个芦笋品种,从抗芦笋茎枯病、褐斑病、茎基腐等方面进行比较,旨为今后芦笋品种的选育和芦笋生产中品种更换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增城市朱村街是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增城丝苗米的发源地.除了文献记载,朱村街有关丝苗米的历史文化几乎没有了载体,丝苗米的种植面积也有限.朱村街应充分认知"丝苗源头"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价值,采取"以稻为媒,联动开发,综合发展"的思路,通过发展大旅游、大流通,来实现农业遗产动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从1920年到2010年,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已经走过90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末,农遗室先贤以整理农业遗产为目标、以古为今用为学术理念,筚路蓝缕,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爬梳剔抉,积石成山,先后精心编纂多部大型农史文献资料集,并在农史研究和学科创设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其规模庞大的工作内容和细致扎实的学术风格在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农史学界独树一帜.21世纪以来,农遗室以过去深厚的工作积累为
芦笋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种,芦笋产业要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必须要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质量,特别是保证质量安全,成为芦笋产业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武汉市黄陂区在全国绿色食品中心和省市绿办的指导下,采用规范化生产、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方式,建设优质农产品和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黄陂区芦笋产业的健康发展打造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当前云南栽培技术还较落后,销售产品类型单一,以鲜食为主,罐头等其他商品较少,商品市场发育不全.生产上茎枯病、根腐病等病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病害防治上仍以化学农药为主,少见更好的防治措施.云南省独特的地理条件适于芦笋周年生长,邻接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旅游品牌有利于芦笋市场的形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发展云南省的芦笋产业,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无害标准化栽培水平,实施一镇(乡)一业,一
武汉市黄陂区的芦笋种植已有多年,但由于对气候的特点了解不深入,没有形成适合于黄陂气候特点的技术管理措施,不能充分发挥黄陂的气候特点,实现理想的产量和效益.从气候的角度讨论分析了芦笋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论证了发展芦笋种植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趋利避害的措施和具体的推产建议.
本文报道了土壤保水剂在芦笋生的应用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有效增加芦笋茎数,提高芦笋茎粗,湿施处理生育指数比对照增加53.9%~77%,干施处理生育指数比对照增加5.8%~38.7%.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湿施保水剂的芦笋株高、株数、茎粗和生育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14.2%、12.5%、23.8%、59.0%,湿施保保水剂的大田芦笋产量比干施和对照分别提高0.6%和32.7%.
芦笋茎枯病成为中国芦笋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对芦笋茎枯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报道一些可以有效控制芦笋茎枯病的方法.芦笋茎枯病在芦笋的整个生长季节都能发生,特别是在高温的雨季。因此,一项贯穿整个芦笋生长季节的综合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由于病原菌可以在病残枝和土壤中越冬,因此芦笋收获以后的冬闲期也是很重要的。综合管理措施主要有2个关键点,一是减少或清除病原菌;二是连续不断的控制
比较了10种杀虫剂对芦笋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病毒制剂中甜核·苏云菌、甜核·高氯、20亿PIB/毫升SeNPV SC速效性、持效性均可达到化学农药的水平,300亿PIB/克SeNPV WG速效性差,但持效性较好,30亿PIB/毫升SeNPV SC防效差.化学农药中氯虫苯甲酰胺、安打对甜菜夜蛾防治效果最好,甲维盐防效最差.
本文介绍了芦笋无性系杂交F1代新品种"井冈701"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从选育经过、亲本无性繁殖这两方面介绍了品种选育报告,通过阐述生育期、综合性状、品质、抗病性、产量表现的特征,分析了芦笋的特征特性,从种植地选择、育苗、移栽等方面分析了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种业芦笋研究中心和北京先农科芦笋研发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共同选育出芦笋F1代新品种京绿芦1号.该品种比较适合生产绿芦笋,嫩茎长柱形,粗细适中,平均茎粗1.45公分,单枝平均笋重19.3~21.5克,比UC157F1高2~3克.品种生长势很强,定植当年株高可达180厘米,茎数15~ 20个.第一分枝高度52cm,笋尖鳞芽包裹得非常紧密,且不易开散,笋头平滑光亮,顶端微细.嫩茎颜色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