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油运移途径探测和古油层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层段识别;二是残留烃数量分析,分析对象包括赋存于孔隙和裂隙之中的烃类和赋存在胶结物中的烃类流
【机 构】
: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0
【出 处】
:
全国第三次含油气系统应用进展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运移途径探测和古油层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层段识别;二是残留烃数量分析,分析对象包括赋存于孔隙和裂隙之中的烃类和赋存在胶结物中的烃类流体包裹体,目前采用的技术包括储层可溶烃数量和成分(抽提、TLC-FID、HPLC)、ROCK-EVAL、油包裹体丰度(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颗粒荧光定量QGF)、储层固体沥青数量(SBI)、流体包裹体地层学(FIS);三是盆地流体历史模拟技术,主要是基于一维和二维盆地模拟的BasinFlow模拟技术.GOI和QGF技术分别采用显微岩石学和激光扫描分析方法,确定储层中油包裹体的丰度,而储层中油包裹体丰度反映它在地质历史中古含油饱和度.油层的GOI值大于5%,并至少有一部分样品GOI大于10%,水层的GOI值小于1%.一些油层中GOI高值缺乏指示了快速成藏或浅部成藏.在石油运移通道层段,GOI值主体在1%~5%,但这些层段在垂向上仅局部分布.GOI和QGF技术可用于识别古油柱,判识古油水界面(POWC),寻找再运移石油,确定天然气或凝析气藏早期是否存在早期石油充注事件,识别次生油藏,寻找下伏油藏,限定油气充注模式.文中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气藏、依拉克凝析气藏和十万大山盆地古油藏为例,展示了石油运移途径探测和古油层识别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柴胡桃仁汤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探索可能存在的治疗机制.方法:将80例T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运用柴胡桃仁汤、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异常
采用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有机硅单体、IPDI等原材料分别合成2种树脂,进行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导电炭黑,导电云母粉研制出了水性聚氨酯氟硅改性高分子导电涂料,并对其各项
目的:研究重组人单克隆抗体CTLA4Ig经静脉单次给药后在猕猴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评价剂量与药动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9只猕猴分为3组,3组分别单次给药(50,10和2 mg.kg-1),按
目的: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methaphetamine,MA)慢性中毒模型,探讨MA长期应用对脑纹状体区的损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
鸡腿菇状如鸡腿,肉质肥嫩,美味可口,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各地栽培面积正逐年增加。其栽培条件和原料来源都很广泛,但受技术条件限制一直难以普及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由于蛋白质多聚谷氨酰胺序列伸展延长导致该蛋白质反常折叠凝集而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含延长多聚谷氨酰胺序列的蛋白质聚集在中
成藏运移与油藏开发都是在地质体中以烃类流体为载体来传递能量,达到能量平衡的过程,二者有相同的影响因素并具有相似的动态特征,同时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动态相似性为
晚三叠世是稳定的华北克拉通向构造活动剧烈的滨太平洋构造域过渡时期,在南华北西部及鄂尔多斯地区沉积了巨厚的上三叠统.济源-洛阳地区的上三叠统位于大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南
本文在对沉积相、砂体形态、断裂发育状况及烃源岩与储层配置关系等因素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苏里格气田现今输导体系地质模型.输导体系主要类型为砂体型,也有少量断裂型
目的:观察蛇毒复方制剂冰茶栓对W256细胞诱导的骨癌痛大鼠痛阈及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冰茶栓3个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参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