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中踝关节运动控制不良的机制、为治疗和控制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在关于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中踝关节的文献中,检索词"stroke"、"ankle"、"instability",选取包括脑卒中患者踝关节控制不良的生物力学特点,影响机制以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设立对照组;②关于动物实验具有详细的实验动物的标准化过程;③实验组前后有差异或者显著性差异。结果:共检索中关于脑卒中踝关节控制障碍研究中英文文献60篇,共46篇文献符合标准。综合文献,得出①脑卒中患者踝关节控制障碍是由于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大脑皮质支配的高级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使低位中枢原始反射释放,表现出特定的肌痉挛模式即下肢伸肌运动时引起伸肌的共同痉挛模式而导致的踝关节的控制不良;②患者出现的踝关节的运动主要表现为足下垂和足内翻等痉挛模式,足下垂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行走时足尖下垂,落地时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而显得患侧下肢较健侧"长"导致典型的代偿性"划圈步态",伴随足趾在地面拖行。这给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及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容易出现跌倒。内翻表现为足部初触地部位由正常的足后跟改变为足前部,重心主要由足外侧缘承担。足内翻通常在步态的支撑相时持续存在,导致踝关节不稳,并进而影响全身平衡;③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功能恢复往往在患者整个的病程中被忽视或者延误,直至影响患者整体的步行能力。在现阶段对于脑卒中后踝关节的康复治疗主要有一些现在医学手段和传统医学方法,包括:利用Bobath技术、注射肉毒素缓解肌痉挛、踝足矫形器、生物反馈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和包括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等技术。经试验和临床治疗证明,这些疗法在其前后对照中均出现差异或者显著性差异。结论:踝关节作为人体和地面作用和反作用力的直接的微调枢纽,脑卒中患者的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几年对于卒中后踝关节的研究和治疗均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较多的值得探讨的理论和方法,为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促进患者更好的步态和步行能力,仍需要更深的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