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研究和利用硅酸盐矿物风化所带来的碳汇效应是目前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课题.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过程中会消耗大气CO2,风化过程中来自大气或土壤中的CO2被转变为HCO-3,最后在海洋中沉积成为碳酸盐岩,这意味着硅酸盐矿物的风化过程在各种时间尺度上都是一个净碳汇的过程.碳酸酐酶参与微生物对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是由本课题组2012年首次发现并报导,为了进一步说
【机 构】
:
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出 处】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研究和利用硅酸盐矿物风化所带来的碳汇效应是目前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课题.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过程中会消耗大气CO2,风化过程中来自大气或土壤中的CO2被转变为HCO-3,最后在海洋中沉积成为碳酸盐岩,这意味着硅酸盐矿物的风化过程在各种时间尺度上都是一个净碳汇的过程.碳酸酐酶参与微生物对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是由本课题组2012年首次发现并报导,为了进一步说明真菌碳酸酐酶同工酶在矿物风化过程中的作用,作者选择了遗传背景较清楚的构巢曲霉的两条碳酸酐酶基因开展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克隆、异源表达、蛋白纯化以及northern blot等技术,研究了不同钾源(KCI或者钾长石)以及CO2浓度(0.039%和3.9%)培养条件下构巢曲霉碳酸酐酶基因表达情况以及异源表达的碳酸酐酶对方解石、黑云母以及硅灰石的溶解,结果显示这2个碳酸酐酶同工酶主要参与的生理活动有所不同,其优先选择其中一条碳酸酐酶以适应CO2浓度的变化或者可利用矿质营养的变化,这种选择既缓解了环境改变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其他文献
研究对南疆三地州山区进行了全区构造和蚀变信息的解译、提取、分析及制图工作,形成了各类遥感示矿信息专题图。结合本区主要的成矿类型,对目标赋矿地层、岩性进行了提取和制图工作。研究目前主要发展了三项技术:首先是基于S-A分形滤波方法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该技术将遥感蚀变信息分为两部分,区域蚀变背景和反映矿化的局部蚀变异常,从而显著缩小遥感蚀变信息的查证范围,可以有效增强覆盖区内低缓的蚀变信息,突出矿化
治理是个人和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矿业治理共同体是指矿业管理构成部门的成员都有管理矿业事务的权力和责任,并通过有效的共治形式实现善治。矿业治理共同体是一个包含诸多矿业管理者的集合,这些矿业管理者在同一价值和目标的基础上追求共同利益。
华南陆块位于太平洋板块西缘,同时受到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双重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东南沿海保存有大量燕山期的花岗岩和基性岩墙,并伴有大量的W,Mo和Cu矿产形成.研究区海南岛位于华南陆块南部,由于其复杂的构造背景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石碌富铁矿体)而备受关注.
错不扎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北亚带,岩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和含单辉-方辉橄榄岩,含少量透镜或脉状纯橄岩,内部零星的侵染状铬尖晶石定向排列.
南大西洋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南美洲和非洲西海岸延伸的途径之地,在南大西洋上从事资源调查活动,是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路线,以及构建“全球海洋战略”布局的一个有利的前提条件;不同于陆地上的矿床,海底热液活动为正在发生的可见的成矿过程,对其开展调查研究,对于建立成矿和找矿模型、开展古-今和海-陆对比,推动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现阶段采矿业的“不景气”,但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下一步开采和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水资源转向非农业用途,不仅危及到盐碱土地的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性,同时还要求其土地生产力满足更多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面对这种新的社会发展问题,迫切需要研发新的农业技术,从而在灌溉水资源量大幅减少情况下提高农业生产率及其可持续性。生物炭技术即是很有潜力的一条新技术途径。
中-东亚巨型能源矿产成矿域东起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西止中亚里海,东西连绵逾6000km;包括中国北方、蒙古和中亚5国及周邻.中-东亚成矿域油气煤铀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的铀资源量占全球的55%,是全球砂岩型铀矿分布最为集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域.在该成矿域分布有数10个(特)型油田、气田、煤田和砂岩型铀矿.
本文的火成岩组合可能呈正地形在大洋消减过程中被幸运的保留下来。其年龄指示新特提斯洋在晚石炭纪-早二叠纪之交打开,新特提斯洋向北的俯冲、消减最终导致早白垩世雅鲁藏布俯冲带之上洋壳的形成。
藏西北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及其演化过程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一个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是冈瓦纳大陆北界究竟在何处.很早就发现藏西北部的龙木错断裂带是一重要的构造边界,将南部的冈瓦纳相冷水沉积岩与北部的暖水沉积岩区分开,因此公认龙木错断裂带是西藏西北地区冈瓦纳大陆之北界.但向东,该构造边界如何延伸,争议颇大.
构造抬升驱动气候变化假说(Raymo and Rud diman,1992)认为高原抬升通过增加物理剥蚀和季风降水,加速硅酸盐风化,从而引起大气CO2浓度下降和新生代全球变冷,是解释新生代气候变化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地区开展了小流域U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研究区的物理剥蚀速率较高,同时,前人在该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大量的物理剥蚀数据,为本研究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