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生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Wi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当前我国花生食品产业的现状,尤其是花生酱、花生油、花生蛋白和副食品的开发利用,并针对当前我国花生食品产业存在的原料品质低、标准化程度低、深加工技术落后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其他文献
资金管理坚持“统一管理、统一归集,集中支付、集中运作”的原则,着力在企业内部不断强调财务集约化原则,加大资金归集力度,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在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科学统筹,推动资金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COR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生理功能.以鲁花11号为试验材料,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研究COR浸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COR可提高花生种子发芽率,提高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COR浓度为0.01 μmol·L-1,COR效果最好.
对湖北省花生主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平衡施肥对花生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省花生主产区土壤普遍缺氮,部分地区缺磷,大面积缺钾和硼.平衡施肥能够增加花生产量,相比不施肥平均增产达20.4%.平衡施肥能提高花生含油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同时,平衡施肥后花生油酸含量增加,亚油酸含量降低,油酸/亚油酸比提高,花生油品质改善.平衡施肥能提高花生种植经济效益,但受花生产量、肥料
研究了营养生长末期至开花期根部淹没处理对18个不同耐涝性花生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涝使得多数品种株高降低,单株分枝数、总果数与饱果数减少,而果、仁生长得以促进且饱满度提高。经过湿涝处理后,基于性状变化的品种聚类结果与基于产量变化的品种耐涝性分类有较高统一性(18个品种可归类为6个性状变化类型),又有一定差异性,亦即多数湿涝敏感品种(HS、S类型)的果、仁数量或重量性状不同步变化,而经过湿涝生态压
简单回顾了本课题组近年来结合省自然基金项目做的一点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弱光胁迫花生主茎高显著伸长,根/冠比增加,幼苗的各器官的干物质、侧枝数、叶面积和侧枝/主茎比降低.弱光胁迫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效率降低,但表观量子效率及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表明花生对弱光胁迫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胁迫解除当天发生了光抑制,胁迫程度越大,光抑制愈严重.弱光胁迫使
通过对花生新品种粤油7号不同生育期、种植规格和肥料施用量的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生育期、种植规格和肥料施用量与花生产量及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种植规格和施肥量对粤油7号经济性状影响极显著。花生粤油7号全生育期130d、种植规格30万苗/hm2、施肥水平为纯氮150kg/hm2、过磷酸钙120kg/hm2、氯化钾150kg/hm2,可达到花生高产的栽培模式。
蛴螬的危害已经引起广大农民的重视。长久以来,蛴螬防治多采用高毒(禁用)或持效期短等药剂,且由于近年花生蛴螬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极不理想。目前,花生地下蛴螬防治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不仅不能有效压低虫口密度,而且对花生、土壤、水体及下茬作物造成严重污染。随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花生食品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防治花生蛴螬需要开发更多的防治手段和防治药剂。本文提出了有关于防治蛴螬的多种安全手段和安全药剂,形成了
就缓控释肥对花生的增产增效作用与配方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比习惯施肥花生荚果增产率为11%,花生籽仁增产率达到31%,增效显著。
落花生为台湾主要杂粮作物之一,主要栽培在云林、彰化、嘉义地区,一年可种植二期作(春作、秋作),早期缺乏良好栽培技术及优良品种,导致产量低落;现今则是经由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成熟发展,造就仍维持每年栽培面积在20000 ~25000hm2,年总产量51000 ~70000t.台湾落花生栽培史上演进重要改变为:①过去新品种多来自引种或选种,目前则采杂交育种;②荚果采收,由人工收获提升为机械采收,甚至荚果烘
近几年随着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使用,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土肥水条件的提高,在山东、河南、安徽等花生主产区蛴螬危害不断加重,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试验对高效低毒农药75%乐斯本可湿性粉剂作了防效研究,与15%乐斯本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30%毒死蜱微胶囊剂相比,75%乐斯本WG拌种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显著,666.7m2用量133 ~ 200g防效可达到93.1%,与15%乐斯本颗粒剂1 000g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