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氩弧焊接工艺参数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加工生产中,不锈钢的焊接质量将直接影响保温器皿的保温效果.本文利用企业的实验设备,针对不锈钢薄板的焊接过程进行相关焊接工艺研究.通过改变焊接速度、保护气流量、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正交实验,从而提出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为60A,焊接速度为20mm/s,氢气流量为lL/min,喷嘴高度为3mm时,焊缝的金相组织出现马氏体,其硬度高于母材,该组工艺参数为最佳工艺参数,该工艺参数可为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焊接工艺提供较好的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机等设备研究了固溶初始温度对TP347HFG奥氏体耐热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溶初始温度对TP347HFG奥氏体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当固溶最终温度固定在1150℃时,保温时间为9min,随着固溶初始温度的上升,试样的奥氏体晶粒的尺寸逐渐减小,SEM图中的第二相颗粒的尺寸大小、分布情况也由粗大不均匀分布逐渐呈细小弥散分布,继续升高
本文采用不同稀土La添加量的盐浴对Cr12MoV钢进行TD盐浴渗钒处理,研究La的添加量对渗钒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分析了稀土渗钒层的组织形貌、相组成、显微硬度及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盐浴中稀土La添加量的增大,Cr12MoV钢表面渗钒层厚度和显微硬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La添加量为3%时,渗钒层厚度和显
通过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不锈钢表面进行铜铟钼三元共渗,得到了表面含有铜铟钼合金层的抗菌不锈钢.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衍射仪(XRD),分析了合金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并对制备得到的不锈钢表面合金层进行了抗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渗后不锈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对C-Si-Mn-Cr-B系试验钢分别进行水淬和油淬热处理试验,并完成金相、透射等组织检测以及拉伸、冲击、硬度等力学性能检测.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钢强度级别达到1800MPa,延伸率达到8%,冲击功为46J左右,试验钢组织为板条马氏体.
本文对Cr12MoV钢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深冷处理,对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对耐磨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淬火后直接进行深冷处理,180℃×1.5h回火情况下,深冷处理可显著降低残留奥氏体含量,经3×1h循环深冷处理后,残留奥氏体量由未冷处理的37.8%降到了3.1%,降幅达91.8%;深冷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Cr12MoV钢的显微硬度,但冲击韧性有所降低,降幅最大达38%;深冷处理可明显提高Cr1
本文提供的一种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接触疲劳的快速试验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试样和成本测量出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并且无需参考曲线和斜率参数,克服了以往的接触疲劳快速试验方法的局限性,适合于材料的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对材质为SA-350LF3CL2的低温钢环形锻件进行了热处理工艺的探索.结果表明:930℃淬火(水)+630℃回火时,材料的强度能够达到技术要求的下限,但是-101℃时冲击韧性很低,不能满足要求;对热处理工艺进行改进,采用880℃淬火(水温≤20℃)+630℃回火的调质工艺后,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冲击功提高显著.
本文主要研究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等温淬火与回火工艺,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多元铸铁合金的显微组织变化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多元合金铸铁经等温淬火后,基体获得针状下贝氏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多元合金铸铁的硬度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其硬度在570℃回火时最高;而且,在此温度回火过程中,含有Ti、W、Nb等金属元素的碳化物从基体析出,产生了析出强化的效果,使得多元铸铁合金活塞环抗弯强度达到1300M
12Cr2Mo1V钢是现代炼油化工装置核心设备热壁加氢反应器钢应用最多的材料.其具有强度和抗氢腐蚀性能高,抗氢脆性能和抗回火脆化性能良好等优异性能,被压力容器制造业广泛使用.本文对12Cr2Mo1V锻件进行锻造、热处理等工艺验证,通过检测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显微组织等分析和焊接接头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以及对制造的模拟件进行性能验证,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锻造、热处理工艺具有可行性,以及实用
引用新的淬火介质后,对40CrNi2MoA钢不同尺寸的棒状试样在相同温度下经过正火+回火后,进行了淬火+回火的调质处理,最后在两种规格试样的中心位置、1/2R位置、距边缘10mm位置处分别做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位置,化学成分均匀,尺寸较小的试样力学性能优于大尺寸试样;从试样中心到边缘处,材料力学性能不断提高;材料组织以回火索氏体为主.